狮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章 不愧千古一帝(第1页)

看见嬴政点头,李恩凡突然想起了唐朝时的两位皇帝,然后对着嬴政开口说到

“政哥,越是集权的国家,一定要留下反对,或者是督促自己的声音。

可能在你们看来,这句话的理论,或许有点大逆不道。

但是在我看来,站得越高的时候,越要让这种人来让自己警醒。

唐朝时有两位皇帝,就是很鲜明的例子。”

听到李恩凡提到唐朝的两位皇帝,嬴政和扶苏面带好奇。

嬴政是因为他昨天知道唐朝延续了几百年,好奇的是哪两位皇帝,让李恩凡的记忆如此深刻,随口就提了出来。

扶苏的好奇是因为他除了自己的父皇,还没有见过其他的皇帝。

看着二人好奇的样子,李恩凡从抽屉里,具现了三份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两人的生平详细资料。

“看看吧,政哥,这二位皇帝,就是典型例子。

一个每次在要飘的时候,身边都有人警醒自己,所以让当时的唐朝一直蒸蒸日上。

另一个,身边没有警醒自己的人,后面直接飘了,让大唐一个强大盛世,直接拦腰而断。”

说完李恩凡就把资料递给了三人,然后叹了一口气,遗憾的说到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他前期极为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但是到了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伏笔。”

嬴政听见李恩凡一个后世之人,竟然用极盛这两字来评价当时的唐朝,翻看书籍中途,抬头向他询问到

“凡小子,听你刚才说极盛之世,那当时的唐朝,是有多富有?”

“具体的数据,我给你的那个书里,写的就有。

然后当时的唐朝有一件事,让我对它的繁荣有了新的印象。”

嬴政三人都抬起头看着李恩凡。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的秋天,北方“六十三州饥,十七州霜旱,河北饥”,当时的唐朝转运“江淮之南租米百万石”至北方来赈济饥民。”

听到这里,扶苏的嘴巴一下子张大。

他完全无法想象,随便一个干旱,当时的唐朝,竟然可以转运百万石来救济灾民。

在此时的秦朝,虽然有很完善的救灾保障制度,但是想一下子,就拿出百万石的粮食,这在扶苏看来,完全是不现实的。

在现代的很多人眼里,对古代朝廷的救灾,印象里都趋于负面。

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其实已经有了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讲,很完善的保障制度,注意,是当时的社会环境。

如果生了旱灾或者是水灾,当地的政府机构先会使用本地的粮仓放粮食,维持灾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以缓燃眉之急。

如果本地的粮食储备量不足以应付灾情,便会从外地有能力进行救济援助的粮仓调取粮食对灾区进行救济。

由于秦朝的运输能力有限,粮食又属于消耗物,易遭受损失,当运粮成本过高时,政府还会采取运送灾民到有粮食的地区进行救助的方法。

更别说秦朝时,就已经有了养老保障。

所以在李恩凡看来,先人的智慧,不比现代人低。

只是由于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的桎梏,眼界被限制住了而已。

“开元盛世啊,极盛之世。”

嬴政翻看着李隆基的生平,感叹的说道。

听着嬴政的感叹,李恩凡对着嬴政说到

“所以我才会说,当一个人站得越高,或者是有了绝对的权力。

身边一定要有警醒自己的人,固然公羊学派的屁股坐的有点歪。

如果朝堂上,只剩下了一种声音,稍不注意,就会掉下悬崖。”

说到这里,李恩凡就想起前世二战时期的某德姓国家和某苏姓联盟,两个国家都是国内只剩下了一种声音,一个法西斯化,一个渐渐走向沙文主义,然后都掉下了悬崖。

所以李恩凡对前世网络上的一些负面言论,看到后都一笑了之。

伟人都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扶苏,从明天开始,你就参政吧。下朝后,就来凡小子这里,开开眼界。”

嬴政听完李恩凡的话,沉思了一阵,然后转头对扶苏说着。

对扶苏说完后,他又转头对蒙恬说道

“还有蒙恬,以后你也经常来凡小子这里,跟着扶苏一起。”

“是,陛下。”

蒙恬听完后,脸色有点微微激动,他知道这是嬴政想培养他和扶苏。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