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92章 生死(第1页)

关于生死是人最难看透的东西,任你看得再开,经历的磨难再多,一旦静下来思考死亡时,内心都难免会心生恐惧。

即使有一定修行功夫的出家人也难以看透,能真正了然生死的人,大概只有那些悟道的佛陀和圣人吧。

虽然无法看透,但还是想通过佛陀和圣人留下来的只字片语中,探寻关于生死的秘密。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我们不妨先从天地里,来看看古人对道之本源的介绍。

老子为什么说天地因为「不自生,故能长生」?难道做到「不自生」就能长生了吗?那什么又是‘不自生’呢?

因为天地的本体,不会因为一个生物的出生而增加什么,也不会因为一个生物的死亡而减少什么。天地更不会因为一个生物的出生而生长,也不会因为一个生物的灭亡而灭亡,就像大家熟知的能量守恒定律。

所以才说天地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的,「不生」不就是「不自生」,不会自己增加什么。

随你万物如何生灭,天地都是「不自生」,同时也是「不自灭」。既然「不自灭」,所以能长生。

所以佛陀说开悟成佛后的本源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处于如如不动的定中,不生不灭即是长生。

《大般涅盘经》里说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意思是说世间万物的运行都是无常变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凡生者必灭,因此,唯有脱此生、灭的世界。

「生灭灭已」,也就是没有生灭,达到了不生不灭,不自生,不自灭的境界,这样就能达到「寂静为乐」的恒定境地。也就是老子说的「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对应在人身上,就是指的心中的念头,如果没有生死的念头,就没有生死的概念,自然就没有恐惧等心理。就像天地没有生死的概念一样,一个小孩不会去思考死亡的事,因为他心里没有死亡的概念。。

天地的本源是道,而心即道,道自在人心,所以人的心之本体也是如如不动恒定状态,但心只要一动就会变为念头,而这些念头都是私欲,那么就会有生有灭。

只要‘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不净,就会生出无限的念头,有的念头在心中不断的生长扎根,演变成了无限膨胀的欲望。

从心之本源出来会经历一个「无明心动」的过程,然后生出第一个念头「我」,有了这个「我」,就有了‘我执’,然后就生出人我之别的对立念头。接着生出「你」的念头,接着善与恶,是与非,生与死等等对立分别的念头就出来了。

也就是说在本源的地方是没有生和死的念头,所以真正能够了然生死,必须要开悟证得本源不可。

萧惠曾向王阳明请教过生死之道。

王阳明说“知道了昼夜,就能知道生死。”

萧惠再请教昼夜之道。

王阳明说“知道了白天,就知道了黑夜。”

萧惠说“难道还有人不知道白天吗?”

王阳明说“你真的能知道白天吗?懵懵懂懂起床,胡嚼乱咽地吃饭,每天的行为不知道为什么而做,每天按照习惯去做而不反省,成天昏昏噩噩,这只是梦中的白天。

比如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工作的时候想着赶紧去吃饭。心中的念头一个接着一个,却不去觉知审察这些念头,任意让这些念头跑过这怎么能说是知道白天呢?

唯有「息有养,瞬有存」,在无事休息的时候要存养天理,在瞬息之间也不能放任心随意外驰。等到此心清醒明亮,天理没有片刻间断,才能知道是白天。这个就是天德。这就是明白了昼夜之道。知晓了白昼之道,还有什么生死的问题?”

《金刚经》里说「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心住在了‘生死’上,那么心一旦有所住,生出的就是妄心,而不是真心。

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但要明白这不是人心的本质,有的人在面临某些特殊情况时,也会舍身取义。这是因为人人心中本来就佛性,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

比如父母在孩子有危险时,会考虑自身的生死存亡吗?那些抗战时期的国民英雄,不正也是如此吗?

本源的东西,人人心中天然就具有,名为真性自如,所以舍身取义就是本源的如来自性被激了。此刻他们心中「无所住而生其心」,生死不住在心中,就能舍生取义。

所以要看透生死,非开悟不可,这就是生死的本质,王阳明所说的就是,圣人都是处在常知、常照的状态,物来随感而照,一切了然于心,但照过之后,一切事物不在心中停留,生死亦是如此.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章里说的“涤除玄鉴,能无疵?”

其实这一句是在形容心之本体的,这里的‘鉴’是镜子的意思。古人常常把心比作镜子,因为镜子能照万物的美丑,你是什么样的,照出来的就是什么样,在镜子面前没有任何虚假,只是真相。

王阳明说圣人的心,光亮如镜子一般,没有一丝灰尘沾染,任何事物在镜子前面,都能原形毕露。所以圣人处理事务,能一下找到事情背后的本质,虚假在他面前,一照就知。

但是圣人的心照过之后,心中并不会留下什么。这正是佛家所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明镜照物,美的呈现为美,丑的呈现为丑,一照就是它的真实面目,也就是“生其心”。

美的为美,丑的为丑,照过之后一切都不停留在心中,这就是“无所住”。

我们普通人,就喜欢把美的留在心中回味,坏的事情就放在心里不断折磨自己,好坏、美丑都放不下。

所以王阳明说“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遇事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

所以我们要担心的是,“只怕镜不明”。因为镜子特别容易被灰尘沾染,于是镜子就照不出万物本来的面目了,所以要擦掉镜子上的灰尘,这就老子说的‘涤除玄鉴,能无疵?’,意思就是,清洗掉镜子上的灰尘,让镜子回到无疵的状态,其实也就是让心体,回到没有丝毫私欲沾染的无瑕状态。

心虽然就像镜子一样,能照出万物本来的样子,但人心非常容易被私欲遮蔽,所以要像擦除镜子上的灰尘一样,去除心中的私欲,让心体恢复光明,恢复那能觉知万物本来面目的如来自性。

所以《传习录》里说“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的心如昏镜。现在的人以镜照物,只在照上用功,却不知镜是昏的,全是灰尘,这如何能照呢?”

而王阳明的致良知,就是去除私欲,在镜子上用功,把镜子擦干净之后,自然能照,不要在照上去做无用功。镜子不明,照出来的也不一定是真相。

每个人天生就有觉知能力,这个能力来源于心之本体,而这个觉知就想镜子一样,它时刻在挥作用,处于常知、常觉的状态,能照出万事万物的一切真相,但前提是没有被私欲遮蔽。

比如一个男子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心照出来的就是一个美子而已。但大多人会被私欲影响,认为这个女子太漂亮了,要带回家去金屋藏娇,如果得不到就会痛苦不堪。心住在了女子身上,整日茶饭不思,心已经完全被私欲遮蔽,其它一切事物都观照不到了。

工作中也是,既然在公司上班,心在观照工作的时候,自然会出把事情做好的念头,这是心中良知出的天理,类似于古人所说的忠。但因为人有私欲,于是就有了上班时耍小动作的心思。

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也是将心比喻为明镜,但要经常擦拭掉镜子上的灰尘,就是‘时时勤拂拭’,也就是去除心中的私欲妄念

喜欢大佬分神请大家收藏大佬分神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娱乐之快意人生

娱乐之快意人生

简介关于娱乐之快意人生当一个退伍小兵救起一个娱乐明星时,他的生活从此天翻地覆,也从这之后,他身边始终围绕着美女明星有想跟他真心一起的,也有想征服他的,更有千里迢迢的跑来陪他的!...

奔赴半夏

奔赴半夏

正文完结双洁马甲治愈温柔清醒x傲娇腹黑全网黑的三线女明星黎半夏与娱乐圈顶流慕微凉合作一部电影,为了宣传两人努力营业,炒cp。宣传结束黎半夏果断和他划清界限,却不想被顶流死缠烂打,那个傲娇不可一世的男人向她表白了!黎半夏不留余地的拒绝抱歉,我现在没想过谈恋爱。慕微凉那你之前和我那么亲密算什么?黎半夏不是配合电影宣传吗?慕微凉我当真了结果你都是演的!追妻火葬场恋爱小甜饼...

直播算命开局赞助爷爷地府创业无广告弹窗

直播算命开局赞助爷爷地府创业无广告弹窗

简介关于直播算命开局赞助爷爷地府创业无广告弹窗无cp直播算命玄学娱乐圈玄学大佬渡劫失败,穿成全网黑的十八线恶毒女配。为了赔偿违约金,纪禾开始直播算命。有眼底青黑的水友连麦主播,为啥我每晚都梦到我爷爷让我烧纸?纪禾你爷爷在底下创业,缺钱。水友某一日,直播间惊现一线顶流。顶流我想找到我亲妹妹。纪禾她一直就在你身边。参加综艺节目,别的小姐姐唱跳rap,纪禾缓缓从怀...

邪骨

邪骨

简介关于邪骨玖舒嫄九月初九出生,出生时风雨交加,众人说这是不详。可我的姥姥不然,她说我是天生邪骨,天生就是要立堂口吃这碗饭的。沈宜阳,沈家三少爷,上面有两个哥哥,却不像其他家族一样有着明争暗斗。他们家反倒是和和美美,吃着瓜看别人家的热闹。本书讲述一位地马玖舒嫄和沈宜阳的故事。...

白蛇修仙传

白蛇修仙传

多年后。  少女眺望云间花海,时有风来,卷起白衣。...

快穿之大佬拿了渣女剧本

快穿之大佬拿了渣女剧本

简介关于快穿之大佬拿了渣女剧本每本书里都有个坏事做尽的渣女,自私自利,人品低劣,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将别人害的凄惨万分。当有一天,大佬成为了她们本文又名大佬的宠夫日常,看我西禾大人是如何宠爱自家夫君的,嘻嘻暂定世界(1)男友搬砖供我读书(2)保姆之女(3)表小姐她心机叵测(4)真海王了解一下?(5)抢了团宠妹妹的未婚夫后(6)变形记里遭人厌的小村姑(7)我爱豆我自己宠(8)杀夫证道(9)请来一只狐仙以上排名不分先后,后面不时脑洞,喜欢的记得收藏哦~嘿嘿嘿嘿...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