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91章 道(第1页)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意思是说,‘道’是无色、无声、无形的,所以从视觉、听觉、触觉上,是无法探究‘道’的。

虽然‘道’好像看不到、听不到也摸不到,但《中庸》里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说明‘道’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没有离开过我们,如果离开了,就不是道了,但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道之所以从来没有离开我们身边,是因为道就在我们的心中。

《太上老君内观经》中说「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

意思就是说,道在人之身,谓之心也,所以人修道,只要修心就可以了,修心就是在修道了。

王阳明说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意思就是说,心就是道,知道了心,就明白了道。正如孟子所说的“尽心知性知天”,尽了心就知了天,明了道。

又说“圣人之道,悟性自足”,意思就是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人人本性自足。佛家也说人人皆有佛性,都是在说‘道就在我们心中’,不必向外求。

外面的事物太多,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万事万物何其之多,如果向外于万事万物上求道,穷尽一生也无法全部弄懂。

只要向内于心上求道,则如孟子所说“万物皆备于我矣”。

比如公司的管理之道,如果在外学到一堆管理的方法,如何开导下属,如何激励下属等等。但是真当你做管理的时候,内心却私欲丛生,只想中饱私囊。那么你所学的一切管理之道,全都会失效。

而当我们在心中求道时,只要去除私欲妄想,立即就能知道该如何去做管理,无非就是利益下属,所以要时刻为下属着想。不考虑自己的私利,那么自然能事事替下属考虑,所做的激励方式,开导方式都是以为下属好为出点。

万事万物都是如此,只要去了自己的私欲,所做之事都符合道,因为心中就有道,只是被私欲遮蔽了,去掉了私欲,任何事的道自然得到,不必向外求。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章里说“涤除玄鉴,能无疵”?意思就是,涤除所有心中妄念私欲,让本体恢复到无瑕的状态。

《菜根谭》里说「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意思是说只要有一个念头错了,那么接下来的所有行为都将会做错,而当我们的所有念头都是善念时,那么所有的行为都将是对的,这样做任何事都将无愧于心。

《了凡四训》里的云谷禅师说「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

意思就是说,我们平常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之是因为自己的妄念缠绕。所以只要去掉妄念私欲,就是开悟的圣人了。

《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也就是说只要去除妄想执着,就能做到「即时豁然」,然后就能回归真我本性,也就是道。

王阳明说「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都是在说道就在人的心中,只要切实的用功去除私欲之恶念,自然能恢复心之道体.

老子在《道德经》里讲「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那婴儿是什么状态?这要结合上面的‘营魄抱一’来看,营魄抱一就是身心合一的意思。而婴儿就是身心合一的状态,他们可没有那么多花花肠肠,单纯的很。因为婴儿没什么私欲,所以才能做到身心合一。

为什么说「抟气致柔」呢?气是什么?

程子说“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如果见到自己本性时,就能明白‘气即是性,性即是气’,两者本来没有性气之分。

王阳明说过“理者,气之条理;气者,理之运用;无条理则不能运用,无运用则亦无以见其所谓条理者矣。”所以‘气’是‘理’的运用,如果没有气的运用,那么我们也就无法现天理。

性即是理,也是道,所以道和气是一体的。前面我们讲过天地之气一刻也未停息,但背后有一个主宰,这个主宰就是‘道’,而气就是道的妙用,道为体,气为用,体用同源,所以常有人说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生成了,其实这也没错。

同理,在人的身上也有气,它也是一刻也未停息。但背后也有一个主宰,就是心。心如如不动时,气就正常运行,心动了,气就紊乱了,疾病也就来了。

心之本体是无善无恶,没有动静之分的,但气有‘动静’的时候。当气动了之后,就分出了善恶,所以才说“有善有恶是气之动”。

‘抟’是聚拢、凝聚之意,把它聚在一起,团成一个球的感觉。就像我们柔面团,越揉越圆,也就是抟面。

抟气致柔的‘抟气’就是心之本体不动时,对应气的状态,将气凝聚成一团。人专注于一件时的时候,是一心一意,心不外散,气就不会外散,就能凝聚成团。当专心致志时,心不会乱动,气也就是柔和顺畅的状态。

而与‘抟气’对应的是‘习气’,婴儿是没有什么习气的,只知道吃奶睡觉,但当你给他吃了一个有味道的食物后,他的味觉收到刺激,喜欢上了有味道的食物,心动了,于是习气开始慢慢改变。

随着逐渐长大,眼耳鼻舌身意的刺激不断增加,各种欲望私欲开始生出,心不断的被刺激,随着时间的累积,就形成了特有的习气。

比如有的人脾气暴躁,有点人性格急躁,都是日积月累的习气所致。但要明白这不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无善无恶的,不是大家所说的性恶论。

所以像婴儿一样「抟气致柔」,就是心之本体如如不动的状态,就是符合道的状态,

喜欢大佬分神请大家收藏大佬分神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