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5章 流民(第1页)

冯道安带着朱高燧来到了布政使照磨所,这照磨所的人负责各种公文的誊抄以及储存,类似档案管理室。

当来到流民档时,朱高燧被眼前一架架的流民册所震惊,随手翻开一页。

“周三两,男,农户,元至正二年三月初八生人,籍贯辽州云内县,洪武十九年迁至河北。”

“赵斤,男,农户,洪武元年二月十三生人,籍贯大同府入州,洪武二十一年迁至山东。”

北方人本就安土重迁,何况交通不达的时候,举家千里迁移就是一场灾难,一路尸骨累累,除非有了战乱才不得不离开。

这流民册上只记录了何时迁往外省,至于是不是死在路上根本无人知晓,这短短几个字或许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这些存放流民册的架子足足摆满了整个房间,上面所记载的人口何止百万!

“最近的一批在哪里。”

“王爷跟我来。”

冯道安没有找照磨所地小吏而是亲自带着朱高燧来到了一处书架前,书架上下一共五层,如今已经摆的满满当当。

“这是最近半年从太原府、平阳府、大同府二十一个州县调来的,共计四万八千人。”

“人现在在哪里?”

“名册先到,太原府的人现在就安置在城北,大概有六千人。其他两府路程有些远,应该会在半月后抵达太原,经由太原前往洪洞县由流民官分配充斥其他地方人口。”冯道安说道。

“带我去看看。”

冯道安无奈只能带着朱高燧前去,两人一路骑马来到了城北,自古流民多的地方就意味着暴动和混乱会增多,可整个城北却井然有序。

朱高燧对太原府的治理还算是比较满意,除了迁徙流民之患起码算得上是国泰民安。

可出了城之后,一股恶臭扑面而来,朱高燧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太原涌进六千多流民,城内依然井然有序。

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城外支着的几十口大锅正在熬粥,名为粥,实际上一大锅的水煮了少的可怜的米而已,米袋旁甚至还有几只肥硕的老鼠出没。

“冯大人,这些米宁肯给了老鼠也不煮到锅里,难道我朝的百姓已经命贱如此?我记得我朝对于赈济百姓的粥有要求吧。”朱高燧问道。

冯道安擦了擦额头的汗有些心虚的说道

“筷子浮起人头落地,下官一定详查,若有人从中作梗下官定杀不饶。”

冯道安急忙吩咐粮官加米,重新熬煮,粥棚附近再一次忙碌起来。

朱高燧知道朝廷放的粮一定不够,但也绝对不会是眼前这样的清水寡水熬成粥。

朝廷付出一点点口粮就要用山西的人口去充斥其他地方,把山东河南河北这几个地方已经撂荒的地重新捡起来,然后还能把农户从自耕农的身份变成雇农,朝廷成为天下间最大的地主然后收取高额租子。

已经有如此巨额的暴利,可这点口粮都给的不足,让人饿着肚子走千里。

一开始朱高燧还觉得国家困难,户部有多少粮都不够赈灾,自己应该为国分忧,现在一看简直是活该。

朱高燧越看越气,想起这件事的罪魁祸汪河,他甚至恨不得把这老狗的坟给扒了泄愤。

人到一万无边无沿,这六千流民一眼都望不到头。

这些人面带菜色衣着单薄,因为长途跋涉脚上的鞋子都有多处破洞。

少则五六人,多者有二三十人,所有都被一条绳索捆住了双手串在一起,如今正坐在地上靠着城墙休息。

朱高燧从这流民人群中走过,有些已经是头花白的老人,还有一些拖家带口,一个脏兮兮的小少年看到生人后躲在母亲的身后。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