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八章 横扫三晋2秦王破阵(第2页)

终于,李世民的消耗战策略,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武德三年(62o年)四月,宋金刚军中粮尽。此时,摆在宋金刚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退兵。如果不退兵,即使不被唐军消灭,也会被活活饿死,甚至还会生哗变。无奈之下,宋金刚一狠心,下令大军北撤。紧接着,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秦王世民追及寻相于吕州,大破之,乘胜逐北,一昼夜行二百馀里,战数十合。(《资治通鉴》)

宋金刚率军北撤,正中李世民下怀。李世民明白,一旦军队徐徐后撤,肯定会失去应有的秩序。到时候,退兵就会变成溃败。所以,敌军溃退之时,正是大举追击的最好时机。于是,李世民当即下令,所有唐军主力,拔营起寨,倾巢出动,追击宋金刚的军队,对敌军起反攻。

李世民亲率唐军主力,一路狂飙,追击后撤的宋金刚大军。果然,在李世民的紧追不舍之下,唐军追至吕州,与敌军寻相所部迎头相撞。碰上寻相所部后,李世民二话不说,立刻开打,双方展开一场血战。一仗下来,寻相的部众被杀得溃不成军,唐军大获全胜,成功击破了这一路敌军。

大破寻相于吕州之后,宋金刚的军队,基本上被唐军击垮了。李世民自然不会就此打住,准备扩大战果。因此,李世民率领大队唐军,继续乘胜出击,追亡逐北,一昼夜奔袭二百余里,并且,沿途还打了数十场大战。不难想象,已成惊弓之鸟的宋金刚溃兵,面对势如破竹的唐军将士,哪里还是他们的对手,相继败下阵来。

当唐军杀奔到高壁岭的时候,李世民还要追击敌军。这个时候,李世民麾下的重要将领——总管刘弘基,上前拉住李世民胯下战马的缰绳,执辔劝谏,向秦王李世民提出自己的意见:

大王破贼,逐北至此,功亦足矣。深入不已,不爱身乎!且士卒饥疲,宜留避于此,俟兵粮毕集,然后复进,未晚也。(《资治通鉴》)

刘弘基建议李世民,大王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了,经过长途奔袭追击,士卒肯定都很疲惫。不如就在此地安营扎寨,稍作休整,等后方粮草一到,再追击宋金刚残部,也不失为一条兵家妙计。

不料,对于刘弘基提出的稳妥之策,李世民断然拒绝。这位从十六岁就开始从事军事活动,南征北讨,威震天下的大唐军神,此时此刻,表现出异常坚定的一面。只见,李世民斩钉截铁,豪气干云地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金刚计穷而走,众心离沮;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若更淹留,使之计立备成,不可复攻矣。吾竭忠徇国,岂顾身乎!(《资治通鉴》)

在李世民看来,宋金刚现在是苟延残喘,不堪一击。《孙子兵法》中说,“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一鼓作气,将其彻底歼灭。如果放跑了宋金刚,等他恢复了元气,再想消灭,可就麻烦了。所以,熟谙用兵之道的李世民,绝不会给宋金刚死灰复燃的机会。

说完,李世民策马扬鞭,一骑绝尘,继续前进追击敌军。唐军众将士都清楚,秦王李世民是个怎样的人。他们的这位统帅,向来一言九鼎,决定的事情,从来不会轻易改变。既然秦王已经一马当先,这些兵将,自然不敢再多说什么。于是,唐军部队上至将校,下到士卒,纷纷紧跟李世民,奋力追杀宋金刚。

皇天不负有心人。李世民率领唐军主力,在后紧追不舍,兵至雀鼠谷时,终于追上了宋金刚的大军。紧接着,两军在雀鼠谷又是一场空前激战。李世民指挥唐军将士,猛攻宋金刚,一日之内,连续进行了八次大规模作战,大破敌军,追擒、斩杀敌军达数万之众。宋金刚主力,被一战摧毁:

遂策马而进,将士不敢复言饥。追及金刚于雀鼠谷,一日八战,皆破之,俘斩数万人。(《资治通鉴》)

另外,特别需要大书特书的是,“雀鼠谷之战”中,李世民当时的座下良驹,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匹宝马良驹,正是大名鼎鼎的“昭陵六骏”之一——“特勒骠”。可以说,这匹“特勒骠”,见证了李世民纵横千军万马的所向披靡。

前文讲过,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浅水原之战,使得李世民的“白蹄乌”坐骑,一战成名。同样,此次在“雀鼠谷之战”,与宋金刚的对战中,李世民所乘骑的,亦是“昭陵六骏”的另一匹良驹:特勒骠。

关于“特勒骠”,李世民在自己的《六马图赞》中,详细介绍了这匹战马的相貌、毛色,以及作战经历:

黄白色,喙微黑色,平宋金刚时所乘。

之所以称其为“特勒骠”,是因为此马毛色黄里透白,白喙呈现微黑色,故称“骠”。所谓“特勒”,其实就是突厥高级官职的称号。由此可见,“特勒骠”的品种,属于突厥良马,是典型的锡尔河流域的大宛马,也就是汉代著名的“汗血宝马”。

今天陕西咸阳的唐太宗昭陵,“特勒骠”的石刻,位于昭陵祭坛东侧的位。从石刻外表上看,“特勒骠”体格强健,腹小腿长。当初,李世民正是骑着它,驰骋于三晋大地,在雀鼠谷一日八战,大破敌将宋金刚。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对自己的这匹战马,非常看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六马图赞》)

雀鼠谷之战,李世民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唐军将士亦是奋勇杀敌,最终大获全胜,击溃宋金刚主力,斩获数万敌军。经过一整天的浴血奋战,唐军此时也已是精疲力尽,急需休整。

考虑到全军将士的承受力度,李世民暂时停止追击。当天夜里,李世民下令,将军队驻扎于雀鼠谷西原,休整一个晚上。作为唐军主帅,李世民因为连续不断的行军与作战,使得他的身体严重透支,疲惫不堪。根据史书记载,数日奔袭追击,从柏壁杀至雀鼠谷,李世民已经两天水米未进,三天未解甲,马不卸鞍。

同样,此时此刻,唐军内部也开始极度缺粮。全军上下,唯一的口粮,只有一只羊。仗打到这个份上,众将士都是又累又饿。索性,李世民破釜沉舟,命人将军中仅剩的这只羊宰杀。然后,李世民与全军将士,共同分食一只羊。

确切地讲,战争已然到了最后阶段。若是不尽快结束此战,再这么拖下去,唐军也会面临弹尽粮绝,不战自败的危险。所以,摆在李世民面前,无非两个选择,要么胜利,要么失败。不过,就眼下形势而言,李世民以及唐军将士,距离胜利,已经越来越近了,甚至是指日可待。

休整数日后,李世民再度踏上征程,率军一路挺进,冲到介休附近。正巧,宋金刚带领残部,也退到了介休。因此,李世民与宋金刚之间最后的决战到来了。介休之战,直接关系到河东战局的最终成败。

当时,宋金刚手下还有两万残兵败将,实力大不如前。但是,宋金刚并不想束手就擒。面对直扑介休,气势如虹的李唐大军,走投无路的宋金刚,选择了负隅顽抗,做最后的挣扎,大不了和唐军鱼死网破。

很快,宋金刚纠集了两万残兵,出介休西门,背城列阵,南北连绵七里,声势极其浩大。宋金刚孤注一掷,打算要和唐军决一死战。这一仗的结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河东战场最后的大决战,在介休城下展开:

金刚列阵,南北七里,以拒官军。太宗遣总管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宝当其北,翟长孙、秦武通当其南。诸军战小却,为贼所乘。太宗率精骑击之,冲其阵后,贼众大败,追奔数十里。(《旧唐书·太宗本纪》)

起初,李世民也看得出来,宋金刚毫无投降之意,看来,只有彻底将他消灭了。于是,李世民随即迎战,派遣帐下数员得力大将,出阵灭敌。总管李世勣(徐世勣)、程咬金、秦琼,率军在北面布阵;翟长孙、秦武通两员大将,引兵列阵于南。如此排兵布阵,其目的,就是要对宋金刚形成合围,南北夹击,一举歼灭。

开战初期,李世勣率军与敌交锋。也许是李世民故意让他诈败,诱敌深入。因此,没过几个回合,李世勣佯装不敌,略微后撤了一些。一看唐军后撤,宋金刚大喜过望,不知是李世民的诱敌之计,乘势掩杀而来。宋金刚这么一移动,其实是自掘坟墓,给李世民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战机。

什么战机呢?原来,宋金刚挥军向前进击,致使其战线与城墙之间,出现了一段较大的空隙。一旦唐军抓住这个空隙,从中穿插进来。那时,宋金刚的军队,将会被拦腰斩为两段,尾不能相顾。

李世民身经百战,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说时迟,那时快,敌军战线出现空隙之际,李世民亲率一支精骑,杀入敌阵,冲击其后方战线。果然,宋金刚的军队被一分为二,拦腰斩断,一触即溃。唐军三面出击,击破宋金刚残部,斩三千级。而宋金刚本人,则趁着两军混战,带着少量轻骑随从,仓皇而逃。

介休决战,李世民彻底击败了宋金刚的残余势力,基本奠定了刘武周、宋金刚覆灭的格局。宋金刚逃走之后,李世民又是马不停蹄,疾趋狂追数十里,一直追到军事要塞——张难堡。

张难堡此地,并没有被刘武周、宋金刚占领,这里还是唐朝的军事辖区。驻守张难堡要塞的唐将,是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张德政二人。自从刘武周南侵以来,此地唐军,在樊伯通、张德政的率领下,坚守城堡,拼死抵御敌军。正因如此,刘武周、宋金刚才没有攻下张难堡。

本来,樊伯通、张德政困守孤城,对援军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然而此时,大量唐军主力出现在城下,而且还是秦王李世民领兵。张难堡守军有些半信半疑,多少会有些不信,担心是敌军使诈。

为了打消城内守军的疑虑,李世民催马上前,摘下头盔。城上守军仔细一看,果然是秦王,顿时喜极而泣,立刻打开城门,迎接唐军主力入城。进入张难堡之后,李世民左右之人,告诉城中守军,秦王已经好多天没有进食了。于是,城中守军立刻献上浊酒、脱粟饭,让秦王饱餐一顿。

再来看看宋金刚的情况。介休之战,宋金刚一败涂地,军队损失殆尽,最后还是趁乱逃走。可以说,此时的宋金刚,兵败如山倒,从柏壁一路惨败,一直败到介休,数万兵马几乎全军覆没,再无翻身的机会。

但是,都到了这步田地,宋金刚仍然不甘失败。他无法接受,自己就这么输了。因此,宋金刚搜罗残部,还想和唐军再打一仗。可是,树倒猢狲散。这个时候,他手下的士兵,已经无人听令了。宋金刚明白,自己是大势已去了。万般无奈之下,宋金刚只得收拢百余名骑兵,前去投奔突厥。

所谓“人走茶凉”。过去,宋金刚兵强马壮,突厥还把他当成一盘菜。可是现在,宋金刚光杆司令一个,突厥人对他的态度,则表现得极其不屑。现在的宋金刚,对突厥人来说,就是一个没用的废物。

起初,宋金刚本来打算,逃回先前起兵的老巢:上谷。不料,逃亡途中,宋金刚被突厥擒获。抓住宋金刚后,突厥人立刻暴露出他们凶残的本性,直接下令腰斩了宋金刚。一代枭雄,就这样客死异乡,惨死于突厥刀下。

宋金刚兵败被杀,苍凉落幕。那么,刘武周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呢?其实,早在柏壁之战打响之前,李世民已经决定,先打宋金刚,再灭刘武周。这是因为,李世民清楚地意识到,消灭了宋金刚,也就等于打败了刘武周。

刘武周所倚重的军事力量,不正是宋金刚手上的精兵主力吗?现在,宋金刚败了,刘武周倚仗的资本,已然不复存在。他的心理防线,也在一步步崩溃。所以,李世民此举,既是军事上的雷霆手段,又是在打心理战。

不出李世民所料,宋金刚先后在柏壁、雀鼠谷、介休三场大战中惨败,全军覆没的消息传来,刘武周瞬间方寸大乱。没了宋金刚的数万大军,自己即使占据着太原,以及河东大片的土地与城池,也毫无意义。如今,刘武周手上兵力微薄,李世民想要收拾他,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惊恐万分的刘武周,走投无路,只得放弃太原,投奔突厥而去。要么说,刘武周和宋金刚二人,真是一对难兄难弟,都是突厥的忠实走狗。一旦大难临头,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投奔突厥,寻求老大哥突厥的庇护。刘武周出走突厥,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彻底放弃太原,放弃在河东所占领的全部地盘。

得知刘武周从太原出逃突厥,李世民兴奋异常。现在看来,刘武周已不足为虑,此时正是收复太原,反攻河东失地的大好时机。好机会稍纵即逝,李世民迅整顿兵马,大举向太原进军,将太原团团围住。

刘武周逃跑之前,委派自己手下的一员部将:仆射杨伏念,留守太原。面对兵临城下的唐朝大军,杨伏念明白,刘武周算是完了,自己没有必要为了他,白白送了性命。所以,没等唐军攻城,杨伏念主动打开城门,向唐军投降。就这样,李世民以一种兵不血刃的方式,收复了李唐的龙兴之地——太原。

李世民收复太原,率军进入城中。先前,被宋金刚俘虏,在平定独孤怀恩之乱中立下大功的内史侍郎唐俭,此时也重获自由。故而,唐俭立即封存府库,以待李世民查验。收复太原,河东形势马上迎来了最后胜利。那些被刘武周占领的河东州县失地,这个时候,相继又回到唐朝手中。

热门小说推荐
机械炼金术士

机械炼金术士

幽暗的地下城,这里埋藏了数之不尽的古代遗迹和宝藏。诡异,畸变,诅咒物深渊,宁静小说mnjxscom地窟,古神,神话种族机械师,咒印植装,巨城黑塔千奇百怪炼金术,添一勺蒸汽朋克,两勺诡秘凡,杂糅出了一个缤纷多彩的奇幻世界。我,傀儡炼金术士。一人,便是军团!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机械炼金术士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三国之裴元庆传奇

三国之裴元庆传奇

一箭敌胆寒,一枪扫乾坤,一锤定天下,九零后颓废青年穿越三国,身兼隋唐三大名将武艺于一身,且看裴枫在蜀汉军中掀起怎样的波澜。...

皇叔别宠了,王妃她恃宠而骄了

皇叔别宠了,王妃她恃宠而骄了

简介关于皇叔别宠了,王妃她恃宠而骄了沈言姝二十一古武医学世家唯一的继承人,一朝穿越,穿到将军府胆小懦弱大小姐,继母妹妹随意欺负,被迫嫁给冷面王爷。一身医术,妙手回春,欺负她的人,通通都要还回来。一切都尘埃落定,她想要抽身离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传说不近女色的冷面阎王九皇叔,一心只想和她在一起,走到那里,跟到那里,变成宠妻狂魔。果然传言不可信!...

吕布有扇穿越门

吕布有扇穿越门

(烟雨新书大唐第一败家子已经布,欢迎新老朋友前来捧场)吕布闯入一道传送门,意外来到都市,带着各种宝贝返回三国。玉米地瓜花生土豆辣椒三国的渣渣们,你们见过么?我的地盘上,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啦!啥?我要被吊死在白门楼?不存在的,我已经看过三国演义了,我会把曹操打出屎来。打不过咋办?别急,我有一杆ak47,可以横扫古战场...

爱丁堡的驱魔神探

爱丁堡的驱魔神探

我看见了一匹白马,地狱随之而来。恶魔将要降临人间。随着举世谜案,密室谋杀,层出不穷的案中案,和结果令人难以想象的魔童案等。阿瑟柯南道尔不但要解开谜题,还要驱除在人间的恶魔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爱丁堡的驱魔神探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