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4章 暗流(第1页)

近来,长安有两名风云人物。

第一位,鲁国申公。汉武帝大张旗鼓地从鲁国迎来了大儒申公,拜其为太中大夫;向其问策,并安排其主持儒学改制。

第二位,梁国韩安国。这位韩将军经太尉、太后举荐,被任命其为北地都尉。

要说这两位最大的差别,体现在后宫的态度上。

太皇太后没有对皇帝征召鲁国申公表态,但皇帝任命了韩安国后,太皇太后和馆陶大长公主都赏赐了韩安国,这种反应和似被后宫忽视的平淡无奇的申公相比,又恰恰是最表明后宫态度的。

汉初不是后世,没有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芈太后、吕太后,包括如今的窦太后干政都干预的飞起,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这些都是皇帝的直系母辈,占据孝道的大义,大臣们也不好不听她们的;此外,皇帝和后宫立场不一时,大臣才好在两派之中左右逢源、浑水摸鱼。

这种山雨欲来的氛围让长安的气氛压抑的很,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最近都很低调,生怕有什么问题被抓住了把柄,成为炮灰。

太皇太后没对皇帝的做法说什么,只是暗暗召见了几个大臣,派了一些人去调查新提拔的赵绾、王臧等人。历经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四朝的女人的手腕自然不是稚嫩的皇帝可以比的,太后虽然眼瞎了,但是心里明净的很,未来天下必然是年轻人的,自己这个老太太也不要插手太过以免祸及族人,皇帝是种多么小心眼的生物她很清楚,但如果皇帝触碰了自己的底线,那就要采取行动阻止了。

太皇太后其实也很生气,她好歹是皇帝的亲祖母,也还没死,皇帝现在一副急着把她锁在后宫里是什么意思?现在的三公也都不是好的,哪怕是自己的侄子,也净捡皇帝爱听的说,隐隐有跟太后那个弟弟争宠的意思,推崇儒学,蛊惑皇帝。黄老之道是祖宗正统,是高祖时期就验证过的。秦末生灵涂炭,就是靠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恢复过来的,现在改弦易辙万一重蹈秦的覆辙怎么办,自己又有何脸面面对刘氏的列祖列宗,有何脸面面对天下的百姓呢?自己这个老太太,就是拼着最后一把力气,也要看顾好这个国家。

太后举荐了韩安国后,越小心了,每次皇帝探望她时,她都反复叮嘱皇帝,要善待皇后,讨好太皇太后,看到儿子的表情,似乎是没有听进去,但儿子对皇后倒是更好了,让太后不禁心里嘀咕,难道,儿子对皇后还是有几分真心的?不完全是为了讨好太后?所以对自己言论不屑一顾,但是对皇后却更好。太后是不怎么喜欢皇后的,她本就不喜欢嚣张跋扈的馆陶,自然喜欢不起来她的女儿。不过王太后能屈能伸惯了,为了固宠,把自己妹妹王儿姁入宫同自己共同伺候景帝;为了扶持儿子上位,教导儿子说出金屋藏娇那样的故事,为儿子和陈氏订婚;为了巩固儿子的地位,把小女儿嫁给馆陶公主的儿子。如今当了太后,只能说稍微松了口气,上面毕竟压着太皇太后,她也不敢多做什么。

陈皇后至今无子,还爱拈酸吃醋,让太后心里很不高兴,但为了儿子的地位,她还不敢多说什么。想了想,安排人在例行探视平阳公主时传话,让公主选些大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好生教养,找机会送到皇帝身边。一来,在王太后看来,她儿子着实辛苦,后宫那么多美人却不好亲近,只得讨好个不会生孩子的脾气很坏的女人;二来,公主给自己兄弟送美人在汉代也是传统了,馆陶当年也没少送,让王太后现在想起来都忍不住生气;三来,平阳是自己的长女,嫁出去最早,和自己的小儿子没太多时间培养感情,王太后担心女儿因跟弟弟不亲厚而被亏待,拉近姐弟的感情是个很重要的事。

至于皇后,她从小被母亲爱护,父兄性子温吞,没见过什么人间的不平与丑恶,只觉得自己的大宫女实在是贴心,建议自己跟刘陵多接触实在是接触对了。刘陵的名声,皇后听馆陶公主说过,一方面觉得不耻,一方面又觉得她实在是有点能耐,能把那么多男人哄得团团转,让皇后也是羡慕不已。最近皇帝虽然有时候也跟自己吵架,但是来自己宫中的时间多了不少,看来刘陵教自己那些手段还是有用的,自己跟刘陵确实应该多亲近一下。

要说皇后多爱皇帝,也谈不上。皇帝是表弟,这个弟弟小时候矮得跟个小萝卜似的,也有撒泼打滚被皇后看到过的时候,什么样子自己都见过了,自然也谈不上什么爱慕,只觉得虽然是皇帝,自己这个弟弟实际上也只是个普通人。至于争宠吃醋……陈皇后天之骄女,绝不接受自己丈夫不喜欢自己,只喜欢那些出身卑贱的女人,就算自己其实也不喜欢自己丈夫也不行。如果不是母亲从小教育自己,做皇后才能过得更好,陈皇后可能并不会想嫁给他。现在虽然看起来皇帝对自己还不错,但陈皇后很是迷茫,难道自己一辈子就这么过?但是不这么过,自己还能干什么?

至于皇帝本人……他自己其实对皇后没有孩子这事,并没有太多看法,甚至内心还有隐秘的喜悦。强扭的瓜不甜,皇后的性子要强,他实在受不了,想到先帝的原配薄皇后,刘彻内心有种阴暗的想法,觉得陈皇后或者窦太皇太后和馆陶大长公主如果再这样跟自己作对,皇后无子着实是个好事。一个不能生孩子的皇后就是原罪,如果皇后生了儿子,这些女人岂不是要上天了?而且一个无子的皇后才是最好的,这样自己才能在后宫多纳点美人。

纳美人不代表自己喜欢这些美人,但是刘彻享受她们的追捧。现在的后宫,从太皇太后开始,到太后、馆陶大长公主、皇后……所有女人都一副你能登上皇位都是靠我们的态度,让刘彻忍不住想吐一口老血。这些出身地位的女人就好掌控多了,对自己总是敬仰崇拜,说话做事都顺着自己,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当然,有时候刘彻也会自嘲,自己的心态有问题,从这些出身地位只能靠自己的女人身上找优越感又算什么事?真正的帝王,难道不应该像高祖刘邦一样,伐无道,诛暴秦,易家为国?

刘彻一边暗自在心里誓,自己死后一定要替儿子解决后宫干政的问题,绝对不允许皇帝的祖母、母亲、姑姑、姐妹、老婆再对政务指手画脚;一边在皇后面前伏低做小,不再宠幸后宫里那些没有位份的美人,日日跟着皇后去长信宫里讨太皇太后欢心。

刘彻到底年轻,看祖母没有什么动作,以为是自己的小心侍奉有了效果,一边咬牙切齿记下了仇,另一方面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尝试新政令,想看看自己的权力边界到底在哪里,进而试探祖母的态度。皇后最近似乎跟淮南王之女刘陵走的很近,刘彻也曾经跟刘陵有过一段,看到这位翁主作风越放荡,刘彻暗暗警惕,对淮南也更加关注起来。

朝堂里暗潮涌动,所有表面的平静终于在某一天因为一封奏疏而不复存在。

御史大夫赵绾上书皇帝,建议国事奏疏不再呈报窦太后。窦太皇太后勃然大怒,把皇帝叫入长信宫后怒斥皇帝,然后称病不再见皇帝。虽然太皇太后称病看起来远离了朝堂,但是刘彻却明显感受到自己政令不通了起来,除了御史大夫等少数官员,大殿上的官员对自己的命令阳奉阴违了起来。

所谓阳奉阴违并不是说大臣敢不办刘彻交代下来的事,他们还没这个胆子,他们只需要不汇报清楚事情就可以了。这年代本来奏疏就没什么定式,大臣们常常奏章写成流水账让皇帝不知所云,不了解生了什么皇帝又怎么治理国家呢?连续看了几天废话的奏折,让皇帝更不爽了。之前奏章是竹简,刻录困难,皇帝即使看废话也看不了太多,近来纸张推行开来,写字和运输容易了许多,奏章是越来越厚,干货是越来越少,皇帝废了半天力看了一长串,然后现一句有用的话也没有,当真是可恶啊。

刘彻自然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越气恼,虽然后宫干政是传统,但皇帝才是理应治国理政的人,这些大臣不再听自己的,让刘彻觉得权威受到了挑衅——但是他还不能做什么,因为他突然现,自己无人可用。

是的,就是这么可笑,堂堂皇帝,无人可用。大臣们明里暗里指责皇帝不孝,气倒了自己祖母,三公中两个外戚看到太皇太后称病,并不敢再支持皇帝,只得装聋作哑,其他士大夫推崇黄老之学,迅站到了太皇太后一边,在朝堂里跟皇帝讲大道理,朝会仿佛变成了研究学问得清谈会,不再讨论国家治理,天天论经辩道,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拿到大殿上来讨论。而真正重大的事项都是直接上书长信宫,由自己的姑母直接读给太皇太后安排。

真是……岂有此理!

这天下朝,刘彻叫上韩嫣出宫游猎,心情很是不好。

作为皇帝的小,韩嫣自然看得出皇帝的心情。别看他平时一副玩世不恭、桀骜不驯的样子,对皇帝的心情把握比周围人敏感多了。有句话说的好,当你觉得别人情商低的时候,也可能是别人不屑于在你身上用自己的情商。韩嫣平时嚣张跋扈,看起来心直口快,但是在刘彻面前,情商高的多。

两人骑马绕着长安跑了一圈,韩嫣向刘彻出了邀请,邀请他去周围逛逛,说听一个县丞说,其辖内有个村庄很出美女,是在各酒舍很受欢迎。

刘彻冷笑:“这种事情有什么好高兴的,居然拿出来说。”说罢,觉得不解气,拔出弓箭,对着远方空地狠狠地射出一箭,仿佛这样能解气一样,“好人家的父母哪能愿意让自己女儿出来陪唱陪笑,还不是日子过不下去?如果有机会,谁不愿意让自家的女儿在夫家作威作福呢?”

这话指代意味就很强了,韩嫣不好插嘴,只得一边示意旁边的随从去把陛下射出的箭矢捡回,一边陪笑干巴巴道:“陛下圣明。”

刘彻冷冷撇了韩嫣一眼,没有说话。两人骑马回城,选了一条来时没经过的路,便看到路边很多人撑着打伞,推着小车,正在售卖吃食。

刘彻眉毛一挑,看向韩嫣。韩嫣认命地打马上前询问,不一会儿便带着新买的馒头回来,给皇帝解释。

听了解释,刘彻才知道最近新出了个叫家乐福的杂货铺,专门卖这些大型的用具。

“倒也有趣。”韩嫣偷看刘彻的脸色,评价道,“有的人没有那么多的地,家里人又多,很多青壮找不到营生,便到处鬼混。而来长安的人路上辛苦,却也没有落脚的地方。现在搞出这种用具,让这些青壮找到了营生,旅人也有地方休息了。”

刘彻点点头,他很是认可这种说法。给百姓多点营生选择总是好的,总比全指望农业要好。

农业在这个时代就是靠天吃饭,普通百姓抗风险能力太差,碰到天灾人祸,只能卖地,成为流民。流民多了,地方治安也不稳,作为君临天下的帝王,他也不忍心看着百姓饿死。

汉代的有识之士其实已经认识到了土地兼并的害处,说他们意识不到是侮辱他们的才学和智商,只是意识到了和能落实是两个概念。好在汉初土地兼并现象并不严重,一是因为对功臣的清洗,二是源于汉代的陵邑制度。

每个皇帝死后,会征召全国各地的大户迁往皇陵附近居住,建造新的城池。这个制度看起来是为了皇帝在阴间享乐,其实不然。这个制度有效地控制了土地兼并,相当于大户疯狂兼并土地收割自耕农后,自己再定期被中央统一收割迁走,大户离开后,自然原来被兼并的土地又可以给农民耕种。

但这个政策又确实伤害了大户的利益,朝中一直有反对的声音,只是皇帝压下了罢了。现在看到通过器具改良,给了百姓新的出路,皇帝也觉得欣慰,只是……

“家乐福这个名字……怎么好像在哪里听过?”

韩嫣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陛下,这是长平侯的店啊,就开在天一书铺旁边。”他似乎是怕刘彻觉得自己知情不报,赶紧又解释道,“长平侯开店的时候来府上问过我们要不要入伙的,陛下当时……”

刘彻回忆了下,自己好像面露不愉来着,“罢了,我又没说怪你。”

听着刘彻的语气,韩嫣揣摩了下他的心里,试探道:“那我们去看看长平侯的店?”

刘彻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看他这个态度,韩嫣心里有谱了,劝谏道:“主要是天一书铺我韩家也是投了钱的,全权交给长平侯看顾,确实不妥。”

刘彻矜持地点点头,同意了去看看。突然,他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哼,长平侯这个书铺的纸定然是卖的太便宜了,朝里的老家伙奏疏是越写越长了,什么玩意。你一会儿记得让长平侯涨价,这帮老家伙居然买着朕便宜的纸,写东西敷衍朕。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韩嫣当然明白生了什么事,他连声应下,心道,能讨好陛下,比什么都强啊。

刘彻走了两步,又停下来,纠结道:“朕这么直接去看长平侯,她会不会像皇后一样,觉得朕服软了啊?”

您老还真要面子,韩嫣心里腹诽,但是面上露出真诚的笑容:“怎么会呢,长平侯这个人最爱钱了,陛下带着钱去找她,给她的铺子投点钱,还怕她态度不好?”

刘彻想了想,觉得韩嫣说的有理,然后又心塞不已,自己不是真龙天子嘛,怎么不是受女人气,就是花钱买女人受自己气,真是……无言以对啊。

热门小说推荐
万族神帝

万族神帝

作品简介燃文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千年老龟的经典小说万族神帝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观看小说这是一个万族争锋的时代,妖族当道,人族沦为最低等的种族,一个拥有半妖血统的人族少年,从大山走出,吸食万族之血,成就万族神帝。...

快穿大佬又在反套路

快穿大佬又在反套路

当秦衍撕了系统,开启自主任务,就放飞了自我,不拘一格手撕白莲绿茶,脚踹渣男,嘴毒四方。蠢萌神兽主人,不好,敌军有系统。秦衍淡定如山不虚,我有你这个吃软饭的小北鼻。蠢萌神兽主人,他的金手指好腻害,我怕...

绝妃池中物

绝妃池中物

这是一个天才妹子穿越成棋子王妃的彪悍专宠史,同时,也是一代摄政王两世宠妻如命的作死史!对于第二世,摄政王深深认识到不作死,就不会死。前世她是他的,今生他是她的。他生,她生。她死,他死。无论前世今生,觊觎者死开!小说关键词绝妃池中物无弹窗绝妃池中物txt全集下载绝妃池中物最新章节阅读...

天道早已看穿一切

天道早已看穿一切

gtp1tgtdivnetkquot1tgtahrefquotbeginquot1t立即阅读gta1t...

诸天:现入进行时

诸天:现入进行时

简介关于诸天现入进行时...

绝色毒医:二爷,你该吃药了

绝色毒医:二爷,你该吃药了

简介关于绝色毒医二爷,你该吃药了丞相府嫡女夏清漓被父亲厌弃,母亲生而不养,致使她错信渣男贱女,被残害而死。穿越而来的星际大元帅狠辣一笑,打完渣男的脸,转身改嫁渣男的小叔,让渣男贱女跪着叫她小婶!渣男欲再用美男计算计她清白?让他变太监,和她的‘好’庶妹绑一辈子!庶妹要毁她容貌?让她自食恶果!父亲要利用她上位?让他一无所有!母亲别有所图?那让她痛失一切,众叛亲离!至于被当作工具人的小叔帮他治好了双腿,也算是两清了吧?顾景翰冷笑一声利用完了,就想把我一脚踹开?昨晚在床上,你可不是这样说的。夏清漓美色误她!...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