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3节(第1页)

无人知道周家有妇人承继丈夫家产的规矩,只如世人一般只以为夫家只供着她们锦衣玉食罢了。

大晋鼓励寡妇再嫁,若是出嫁,其夫家也会添上金银细软当添头,以示答谢寡妇在夫家的操劳,添头一给,两家至此再不相干,如周家这等人家,在世人眼中,若是喜春出嫁,只怕也会添上一大笔。便是为何会有人在喜春面前想与她做媒的心思。

她不止不能公布,反而要装作不知情。

喜春带着三位小叔子在田庄上住了几日,在田假前一日装好了细软回了府上,许秀才也至家中返回,来时也带了些家中的土仪。

喜春从庄子上返回后,便开始着手准备铺子,为石炭买卖做准备了。

喜春对石炭买卖十分看好,如今只先备上铺子,待入秋后上京考察后,若是再来准备便太过仓促了,秦州府离盛京遥远,她又不在秦州坐镇,实在鞭长莫及了些,总是有备无患的好。周家铺子不少,多是分布在玉前街码头那一带,那处热闹繁华,人来人往,铺子的租金也十分昂贵,若是要开在那处,如今的铺子中却是没有适合的拿来做炭卖的铺子。

买炭者多是各家娘子和采买婆子,玉前街上的各铺子更适合年轻的大姑娘们,拿这里的铺子来卖炭,颇有些大材小用了。喜春叫玉河去打探了一番,问了如今府城卖木炭柴火的店铺,一共三家,规模算不得小,整个秦州府城人家大多在三家中采买。

秦州府数万人家,衣食住行此来必备,家家户户每日皆需烧火烧饭,所需用量可谓庞大,柴薪利润薄,但再薄的利有如此庞大的数量售出,喜春只是在心里算了算,便十分心惊。

玉河还道:“小人也没料到,这不起眼的柴薪买卖竟如此畅销,小人不过在那街上站了一时半刻,便见多少妇人进出,少则几斤、几十斤的买走,那毛驴运来的两筐木炭,木柴,不过一二时辰便尽售一空。”

他实在忍不住感叹,作为秦州府周家,那是整个秦州出了名儿的顶顶有钱人家,美名便是乡下都有所耳闻,作为周家家仆,玉河又是周秉的心腹小厮,那眼界更是不同,所到之处皆是绫罗绸缎,锦衣美食,何曾把目光放在一块小小的木炭身上。

好比鱼目和真珠,看惯了真珠的人,哪里会把鱼目放在眼中。

若不是少夫人吩咐,玉河都不会踏入旧巷,去观察这小小的,并不起眼的烧火用的东西。可谁又能想得到,就这不过几个铜板能买上的木炭,买卖竟如此红火?

果然,任何东西都不能被小看。

玉河口中的旧巷指的是住在城南各坊市的小户人家,以坊为区域,离各坊最近的便是旧巷,附近人家多是在旧巷的小铺中采买针线帕子等时常用度。

周家,其实在旧巷也有两间铺子的。一间租赁了,做了小食店,一间封着没用。

玉河也机灵,问喜春:“少夫人可要小人带几个小子过去修整洒扫一番?”

喜春摇摇头:“那旧巷说来倒也合适,只这快到小暑了,天太热了,待署气之后,等天凉了先去修整一番再定。”

喜春也不确定这门生意到底做不做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石炭章程定下,待这热气儿一过,玉河就领了府上几个小子去了旧巷封着的铺子里敲敲打打起来,四周人家有那好奇的,有心想问,又见他们一副大家下人出身,不好亲近,也没问出来。

铺子不过月余便修整好了,四周人家见修整好后这铺子又没了动静儿,时日一长便不关注了。

九月末,喜春叫人收拾好行装,带着周嘉三个走官道启程前往盛京。

临行前,喜春把府外掌柜们请了来,商议了一番铺子的进货、进账,年节休假、关门开业等,又提前把给周家族里的年礼、年银差人送了去,娘家宁家也送了一份,府上则交由甄婆子暂时打理。

周辰的奶嬷嬷王氏被留了下来。这王氏本在甄婆子跟前儿添油加醋的说一番,说喜春不待见她们这等府中老人,怂恿甄婆子跟她一块儿去反抗,谁料甄婆子突然接下这么大差事,被委以重任,最终不被待见的只有她一人而已。

喜春几个已经坐在马车上了。她与周嘉三兄弟一辆马车,后边跟着两俩马车,放着他们的行礼等,两侧跟着骑马护送的护卫,府上的丫头小厮只带了巧云两个并着云河等三个小厮,瞧着倒是极为浩荡一行,行了三两日路过不少行人,却无人敢寻他们麻烦。

喜春这几个当主子的都没出过远门,走上几日便没甚精气神儿了,他们如今上京最为合适,天气不热不冷,穿一件外裳足够。

到一处驿站,叔嫂几个都是被扶下马车的。

周辰焉着小脸儿靠着她,周嘉两个由巧云巧香牵着,脸上都是倦意,看得喜春很是心疼,在驿站里住了好几日才赶路,跟其他住在驿站匆匆赶路的行人全然不同,别人是真的在赶路,他们倒像在游山玩水。

连驿站的驿差都不得不感叹鲜少见这等人家,不拿钱当钱的。需知驿站本是给朝中官员及其家眷途中食宿、换马修建,像周家这等无官职在身的,若要入住驿站,需要缴纳一笔不斐的金银才许入内,不然只能住在驿站旁的小客栈中,而有些地方,路上只有驿站没有客栈,行人需得算计路程赶路,才能住上客栈,否则便只能缴纳大笔金银入住驿站或是露宿山野了。

他们则不然,一路安歇一边赶路,一旬左右的路程,叔嫂几个生生赶了月余才到盛京。

喜春叔嫂赶路,生生是用钱砸出来的。

到了盛京,别人赶路是一路奔波操劳,再如何都要瘦上两分,他们叔嫂几个却生生胖了两分,精气神好得很。见了周家老太太,本是话到嘴边要劝他们去安歇一番,养养精气神儿的,一见那几张粉嫩的脸,愣是说不出口。

盛京之地,繁华热闹,高高的城墙,庄严的禁卫军,处处是楼阁飞宇,层楼叠榭,周家大房二房住在一座院中,划开了两边,左边是大房居住,右边是二房院子,至于中间被围拢捧着的则是老太太居住,平日大房二房给老太太敬孝请安也方便。

老太太盛氏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丧孙,半白的发丝一丝不苟的梳着,头上玉翠宝石,穿着青色的圆福褙子,对三房留下的孙媳妇和小孙子们十分欢喜,搂着最小的辰哥好一阵儿稀罕。

周家在喜春几个进府前就得了信儿,如今说得上话的都到了,大夫人潘氏便带着喜春认人,指着坐在老太太下首的中年女子,“这是你盛二伯母,你二伯家的兄长光哥、磊哥和严哥身上有差事,当值去了,那俏丫头是鸳姐,这是珍姐儿,你妹子。”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