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4节(第1页)

牛家大嫂子的话引起了叶知秋的好奇心,不由得问道:“这是怎么弄的啊,一家子兄弟,再怎么样也不至于拉着全家陪葬吧?”

叹了口气,牛家大嫂子说道:“其实吧,说出来也不怕你们笑话,这出事儿的是我堂叔家,跟我爹那是一个爷爷生的,我们两家平常关系还是不错的,真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情。”

这牛家大嫂子的娘家离这边儿不近,御马镇在J市的北郊,而牛家大嫂的娘家是在J市的西郊欢喜岭那边儿的冯家屯,来回要是坐车得五六个小时的路程。

所以两边儿的信息传递的并不是那么通畅,也就是前些日子,牛家大嫂的侄子要下定,她这个做姑姑的回去,才知道的信儿。

牛大嫂子姓冯,他们那个村子原本就是冯家的族地,原本的坐地户基本都是姓冯的,往上数家谱,其实都是来自同一个祖宗,所以,他们这个村儿才叫冯家屯。

出事的这家人是牛大嫂子的小堂叔家,他们家是村里的会计,日子过得非常不错,家里三个儿子一个闺女都算是成年了,也挺认干的,从来没因为自己的父亲是会计就偷奸耍滑。

他家大儿子早早就当兵去了部队,结婚也是娶的领导的女儿直接就在部队住了,闺女也在去部队探亲的时候跟大哥的战友看对眼儿,然后嫁去了部队。

家里就剩下最小的两个儿子没有成亲,这老三跟老四是一对儿双胞胎兄弟,如今也到了要成婚的年龄,冯家小婶子已经开始张罗给他们兄弟相看人家了。

本来,这也没什么,虽然冯小叔家的条件不错,但那也只是相对于普通农村人来说,加上冯家屯的人,因为一些特殊的遭遇,吸取经验教训之后,都很信奉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所以,这里有个很特别的风俗习惯,就是只要是男丁,到了十四岁的时候,就给申请宅基地,把户口单独立出去,然后把给的安家费单独拿出来,就算是分家了。

每家遵循祖训,都是养老儿占祖宅,等于白拿一份安家费,其他的孩子,等要结婚的时候,那安家费足够你盖两间泥草房。

要是想住好的,想要娶媳妇儿有面儿,那就自己想办法多挣呗,毕竟,男丁到了十四岁之后,他们自己挣的外快都自己攒着。

欢喜岭又叫烟花岭,可以说J市过年用的烟花炮竹都是从这边儿收的,这里,就算一个五岁的孩子都能很快手搓一个二踢脚给你玩儿。

当然,因为烟花中涉及到一些火药,这个是管控的,所以,要做烟花,一般都得去作坊开条子,然后将成品送回来结算计账。

不过,这做活肯定是不能给可丁可卯的,多少是会多出来一点儿的,也是上面特意给留出来的缝儿,一回怎么也能多让你做个十盒八盒摔炮的量。

这个就是你个人的收入了,做好之后,是可以送去各处的供销社代卖,一次怎么也能挣个两三块钱的,所以,想要娶老婆,就看你勤快不勤快,能不能吃得了苦。

冯小叔家也不例外,三个儿子也是这么处理的,女儿那里,出嫁的时候给带走嫁妆就算完事儿了,儿子这里就只等老三老四一结婚,老两口把这些年的钱财一分,带着他们自己那份儿,跟着选定的养老儿一起生活就算彻底完事儿了。

就在冯家小婶儿开始给两个小儿子寻么亲事,冯家小叔拿着小儿子加上的私房钱,帮他张罗盖砖瓦房,好方便他结婚的时候,村里传来了工农兵大学的事儿。

烟花岭这边儿的人,做烟花的手艺是祖传的,自然不会轻易交给外人,所以,这挣外快肯定没知青什么事情,加上之所以叫欢喜岭,就是因为这是隔在两座山坡后面的村子,交通并不方便。

这就造成,村民的日子还不错,甚至在这个年代算是富裕,但知青在这里就很煎熬,一个个都想找关系赶紧离开。

现在,这里有了回城的机会,知青们自然是想要的,但冯家屯本身就那么几十户人家,所以总共就得了两个名额,大队上就决定村里一个,知青点儿一个。

村里的这个名额就落在了会计冯小叔家,因为村里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文化,初中毕业算是高学历,大家也不太重视这个城市招工的事情。

毕竟,去工厂上班,累死累活的其实就是为了挣那点儿死工资,拿商品粮资格,但他们烟花岭的炮竹厂,对他们这边儿的人来说,跟上班没啥区别。

送做好的烟花回去后,不仅会给你钱,还会给一些票据,然后他们在大队挣的工分儿还能换粮,加上那些留的缝,只要踏实认干,成年人哪个月不捞个三十、二十的?

最主要的是,这活儿只要跟大队申请,由大队长帮着去统一领回大队,然后社员就能按照份额登记领取,回家坐在院子或客厅里,只要没有火、不热的地方就能做。

还不用跟那些上班的人那样,挨领导的狗屁呲,成天被训的跟三孙子似的还得陪着笑脸,体验什么叫做钱难挣、屎难吃。

所以,这名额真没人去挣,要不是因为冯小婶儿的外甥女出了些不好的事情,想要这个读书的名额,想要离开J市,他们家也不可能跟村里补上一百块钱把这个名额给买下来。

不过,这个名额虽然是冯小叔家跟大队沟通好,花钱买下来的,按理说他们家谁去都是可以的,但毕竟要给外面大队的人,这个不好拿在明面上说。

虽然村子里的坐地户其实都是知道的,但为了以防万一,这个事儿没彻底落实之前,他们对外自然是一个字儿也没说。

显然,这个就是在防着知青点儿的那些外人,可村里名额落在会计家,这个是大队上所有人都知道的,于是,他们家的三儿子跟四儿子就这么被盯上了。

男人,尤其是刚开窍儿的青春期男生,很容易就被勾引住,这老三跟老四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以为自己是真的吸引了城里来的小知青,却没想到人家是为了套那个名额。

主要,他们一开始就知道,那名额是给自己表妹的,是为了出意外的表妹能换个生存环境好好活下去,所以这个名额根本没当回事儿,村里的人也同样没当回事儿,以至于,他们都忘记了这码事儿。

等两人都私下里跟自己的对象研究好要在中秋节的时候见家长,然后再让她们跟家里通信,好把婚事给定下来的时候,才听说他们的表妹来了冯家屯办理了工农兵大学的登记手续。

这在两个女知青看来,几乎算是这两兄弟在骗婚了,但老三的对象是直接就闹出来了,然后在老三恍然大悟中直接提出分手,他又不是找不到对象,实在没必要跟这样的女人搅合在一起。

但老四的那个就特别有心机了,在得到消息之后,心里自然气愤,但面上却不显,这让老四觉得,自己找的对象是真爱,对女知青就更好了,却不知道自家这是被毒蛇给盯上了。

这个女知青还是按照原计划跟老四商定,过几天中秋节的时候去他家拜访,这几天她也要往家里写信说她处对象的事情,看看到时候她父母能不能过来,两家见个面,正式把亲事给定下来。

这话把老tz四这个愣头青给哄得,都差点儿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引得老三那个羡慕啊,就连冯会计两口子都高看她一眼。

却不知道这是一条吃人不吐骨头的毒蛇,她根本没给家里去信,不对,应该说他们家的人早就被下放了,现在人在哪里都不知道,只是利用最后一点儿人脉,将她挂在别人的名下然后送下乡的。

她是冯家屯最早来的知青之一,为了生存,她干活很认真,在村里的评价是真不错的,她若是想要挣,知青点儿的那个名额,没有人比她有资格。

但是她不敢,因为她的身份经不起调查,要去参加工农兵,政审是非常严格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嫁人之后,祸不及出嫁女,才不会有人深究她的资料。

也是因为她没有挣知青点的名额,加上来的时候带的资料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冯会计这样聪明的人才没有想过她在说谎,没有怀疑她的动机,让她有了可乘之机。

这个女知青,先是以要去给家里邮信,顺便采买一些东西的借口,不仅请到假,还从老四的兜里骗了不少的钱。

然后到了鬼市找人买到了毒药还有汽油,之后再花了三百块钱,雇人跟踪,在老四表妹去市里购买上学带走的东西的时候,将人弄死,尸体给她送到了冯家房后的柴火垛里,然后再偷偷去他表妹家里把身份手续拿到手。

中秋节的时候,她带着特意高价买来的两瓶五粮液、月饼还有一些水果登门,受到冯家的热烈欢迎,在她强烈要求下,去厨房里帮着冯家小婶儿做饭的时候,将毒药倒进了小鸡炖蘑菇里。

大家自然不会想到她去厨房下毒,都以为她一个是因为女孩子来男方家不好意思,脸皮薄,再有就是想在婆婆面前表现一下,所以都没有当回事儿。

小鸡炖蘑菇,这是东北招待客人的硬菜,平时可是没有人能舍得随便杀鸡的,所以,饭桌上,大家自然都是吃了的。

只有女知青借口说自己吃蘑菇过敏,在大家可惜的眼神中没有吃这道菜,所以,最后,这一家子都被药倒了。

这时候这女知青才不慌不忙的换下自己的衣服,然后去柴火垛把已经放了两天的表妹尸体给搬进来,把自己的衣服给表妹换上,然后拿着汽油洒在屋里,拿火柴点了起来。

她来冯家赴宴的时候,就已经将自己的钱财都随身带着了,还在自己的桌子上放上了遗书,言说自己被冯老四骗婚,心中不甘,所以要拉着这一家子陪葬之类的。

之后她是打算顶替那表妹的身份去上工农兵大学的,但她忘了,这里是烟花岭的地界儿,家家户户都有做烟花的火药,平常都非常注重防火,现在,这火势一起,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