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7页(第1页)

  古先生觉得是他没好好教导这几个读书,快要会试了,竟然还生出这样的事端来。板着脸把几个人的课业都加重了,每人每天要写三篇文章交给他,题目由他出,而且全是策论。另外每天作赋一篇。

  说来赵长宁是背过纪年表的,本朝虽也是大明,太祖皇帝是朱元璋,但如今的年号却是承元,也不知历史在哪里拐了个弯。本朝皇帝是个年逾五十的老头,执政温和,给读书人的补贴也很多,于是在读书人之间有&1squo;圣贤皇帝’的名号。因此这时候的各种学chao也空前展,王阳明老先生创了心学之后,这个流派在江淮的读书人当中流传甚广,由于江淮的读书人在全国有一定的统治地位,所以目前的心学在全国都备受推崇。

  就算心学盛行,大家也是要考八股的。会试的考试试卷是从经义、四书里分别抽出一句,或结合皇帝的话考策论,或直接让写见解。再加一篇赋,考考大家的文学功底。题不多,因此能出头的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考举人可能还有背诵默写一类的送分题,会试就别想了,没点写文章的真本事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功课太多赵长宁还有点愁,毕竟赵老太爷还另外给她请了个家教七叔,也不知道这位严不严苛。

  古先生还把赵长宁叫过去,叮嘱她:&1dquo;明日是初九,你回去跟老太爷商量一番,我带你们出去祭拜孔庙。我看你们是憋在笼子里读书读久了,该出去转转。”

  古先生在赵家族学任职前,有长期带各种冲刺班的经验。赵长宁拱手道:&1dquo;劳烦先生费心,我回去就禀明祖父此事。”

  族学里的学生知道能出去了,热闹地说起话来。初九逢单数,正好明照坊还有集市和庙会,四面八方的货郎都要来摆摊,到时候可以趁机买些奇的玩意儿和话本。他们已经很久没出去放过风了。

  赵长宁其实也挺高兴的,她现在娱乐活动不多,能出去转转已经是好的了。她让四安给她收拾书匣子,还要去七叔那里。

  路过赵长淮身边的时候,赵长淮在和杜少陵说话,谈笑风生,好像砸她手那件事就没有生过一样。

  赵长宁笑容一收,神情冰冷漠然地从他身边经过了。

  杜少陵昨夜回去念了数遍道德经,才把心里那股莫名其妙的邪念压下去了。见赵长宁出去了,他对赵长淮说:&1dquo;我瞧你哥哥人不错,你又何必针对他?上次跟赵长松起争执,他还是明事理的。”

  赵长淮笑着摇头,慢慢说:&1dquo;我这个哥哥一惯软弱,嫡长孙他坐不得。”

  他看着赵长宁远去的背影,稍微沉默了一下。

  赵长宁到了周承礼所住的东院,他在赵家的地位比较奇怪,平时一般是很少出面的,要说官职却也不是太高,但赵老太爷、赵承廉等人却对他很尊敬,一般的事不会到东院来打扰他。

  他院里仅布置了一座太湖石的假山,架了葡萄藤,冬日里鱼池结冰了。厚棉帘子外垂手站了几个穿夹袄的丫头。看到她就微笑着迎上来屈身:&1dquo;大少爷,劳烦您在屋内稍等,七爷有事出去了,顷刻便回来。”

  赵长宁来之前还做了半天的心理建设,他竟然不在?她撩帘子进去,屋内烧着地龙,布置了博古架,她在长案旁坐下来,看到对面还挂了一柄龙泉宝剑,红缨上有八个琉璃珠子。又挂了他一件日常穿的斗篷,外衣。

  他是住这个屋的?赵长宁突然觉得她在这里学习会不会不太好。

  许久不见人回来,她先摆了墨写文章。因练刻石的原因,手腕有力许多,写字不如原来累了。当年字迹的进步并不大,书法并非一日之功,长宁知道,这三个月她能纠正自己写得端正流畅就是好的了。

  古先生给的文章题出自《论语。宪问篇》: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这个题目直译过来的意思是,国家有道要言行正直,国家无道要小心的言行正直。她一看这题就犯了难,这是三题中最难的一道,国有道好说,但在会试上,谁敢拿国无道来举例子?当官的问题先放一边,还想不想要脑袋了?

  自上次被罚之后,赵长宁心里已经坦坦荡荡,下自然是自己真正所想。不敢拿本朝来举例子,最好举例的是前朝。这又如何联系到治国?恐怕是要从君子的修养出,再讲述为臣之道。真的去写做人就是偏题了。

  她磨墨写文章,不觉外头都已经蒙蒙黑了,有人端了烛台进来,她以为是四安,就没有抬头说:&1dquo;回去通传大太太,我怕要晚些才能回去了。”

  烛台轻放在了她的旁边,朦胧的光笼罩了长宁细长的手指,还在凝眉苦思。

  &1dquo;写好了吗?”这人淡淡地问。

  赵长宁的背脊被猛地绷直了,这个声音&he11ip;&he11ip;便是前夜那个男子的声音。

  第17章

  这个男人就是周承礼。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