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2页(第1页)

  另一类则旧杂陈,细细看去,常令人生触目惊心之感

  慨。原因是:里面聚集了大量我国史学界的名人名著和教科书。翻开来再看,就会现,

  从史实的选取,到史识的应用,如教师爷一般,充满了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不

  容置疑的结论,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用毛主席的话说,真正是语言干瘪,面目可憎,的

  确称得上不忍卒读。由此明白了这些书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而另一类历史读物,老几代的如王国维、陈寅恪、费正清、

  史景迁、黄仁宇、唐德刚的著作,一代的如李零、吴思、茅海建、张鸣、于涛等人的作

  品,在那里则全无踪影。数年间,我在潘家园细细搜寻,于此基本没有斩获。和摊主们聊

  天时,他们告诉我,其基本货源,以废品回收站和在居民小区走街串巷收破烂的为主。由

  此可知,潘家园旧书摊相当准确地传达和体现出了都居民图书阅读中的好恶与淘汰机制。

  其间,让人无法不产生时代演进之沧桑感慨。读书、写书、出书者实在不可不察。

  我体会,&1dquo;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其

  一是说今天的生活是历史的延续;其二则说今日的人们应该用更、更符合当代人类智慧

  展水平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只有这样,以往生的一切对今天的生活才会有借鉴意义。

  或者换句话说,如此,历史才会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智慧。

  这就要求从事历史写作的人,必须忠实于已经生过的历

  史事实,从真实的、活生生的史实出去描述与理解历史,而不是用固有的概念和理论去

  图解历史。那种不由分说地愣把史实往概念中生搬硬套的历史著作和教科书,就像文化大

  革命中那些&1dquo;高大全”式的文学作品一样,不太可能会有生命力。

  我在写作《帝国政界往事》系列时,如果说遵循了什么写

  作原则的话,那就是时时刻刻警告自己:不要为潘家园旧书摊提供甩卖的货。

  二

  曾经有人问一位西方的学问大家:如果让他在十个不同的

  时代和国家生活,他会怎样选择。这位金碧眼的大学问家第一志愿就是希望生活在中国

  的北宋时代。我想,我同意这位大学者的选择。但要加一个限定词:就是我的第一志愿是

  选择生活在北宋的仁宗年间。

  写《帝国政界往事》的大宋篇时,和阅读宋史时的感受很

  像:大喜大悲,亦喜亦悲,由喜到悲。

  这个朝代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对外贸易与国

  际交往、城市建设与展、文化事业、教育事业差不多都达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巅峰。我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