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5章 军营蛰伏(第1页)

从正式进入桥瑁军营开始,晁盖就再也没有搞过事。

实际上他也不敢搞事,毕竟此地李家势大,他也担心哪天被人家伏击,给打了闷棍。

兖州李家,尤其是暴躁的李整,犹如一颗炸雷般挂在头顶,给了晁盖极大的压力。

所以这段时间,晁盖只是带着兄弟们好好休整了一番,然后老老实实,暂时在这军营中蛰伏了下来。

桥瑁没有转换驻地,暂时仍然停留在乘氏城中,大概还不死心,想着怎么抓捕刘岱。

至于乘氏城原来的县令,已经死在了泰山贼乱军之中。

于是桥瑁干脆私自委任李乾暂代乘氏县令,做好抓捕刘岱余党,以及灾后重建工作。

反正这乘氏县城内外,大半都是兖州李家的产业。让李乾亲自去管理,倒也算是得心应手。

不过这种私相授受,其实在大汉朝,是极为不合规矩的。

毕竟桥瑁只是东郡郡守,明面上跟此地没有任何关系。而乘氏城属于济阴郡,自然是归属济阴郡守管辖。

可济阴郡守吴资倒霉,同样落到了桥瑁手中,至今还在桥瑁军中作客。

与桥瑁和刘岱这些野心勃勃的家伙相比,吴资明显没有多大跟脚,也不敢有太多野心。

所以在这乱世当中,他自然也就没有多少话语权,只能配合桥瑁,捏着鼻子默认了这个既定事实。

如果是太平时节,就连郡守,其实也没有资格直接任命县令。

这种百里侯的主官,必须举孝廉,转郎官,由中央直接委派郎官过来担任。

不过如今虽然还没有组建正式的讨董联军,但关东大部分地区,事实上已经与朝廷决裂了,自然不愿接受关西朝廷董卓的任命。

这一番阴差阳错,最后让兖州李家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李乾一步登天,从豪强进化成了官员,当然是惊喜过望,走起路来都带风,做起事也卖力了不少。

为了做好这个代乘氏县令,李乾甚至还特意把李整带在身边,一方面是锻炼培养;另一方面,也是让他暂时不要招惹晁盖,以免桥瑁不喜,节外生枝。

晁盖本来还在时刻关注李整的动向,结果现这厮跟着李乾出了军营,居然一直没有回来。

如此一来,着实让晁盖松了口气。

暂时消除了李整的麻烦之后,晁盖自然也想在军营中寻求一点进步的空间。

作为新鲜出炉的帐下督,晁盖隶属于桥瑁的亲卫军,顶头上司为门下督贼曹。

这个人名字不大清楚,只知道所有人都称其为桥曹掾。

从称呼上就能看出,此人出自桥瑁宗族,显然是老桥的亲信。

出于士族的矜持,桥曹掾更欣赏风花雪月,并不喜欢与晁盖这样的草莽之辈打交道。

好在他也多少知道分寸,明白如今讨董就在眼前,桥老板需要晁盖这样的猛士充当爪牙,所以他也没有对晁盖进行什么刻意刁难。

但也仅此而已,想要让他抽调自家人手去给晁盖补充,那却是万万不可能了。

毕竟作为亲卫,这些手下人多为桥瑁宗族的部曲徒附,一个个沾亲带故,就算交给晁盖,晁盖也不可能指挥得动。

事情推来推去,就这样给拖了下来。

至于桥瑁本人,他一边忙于捉拿刘岱,一边联络诸侯讨董的事情,忙得昏天黑地,根本没功夫搭理晁盖。

先前说让晁盖随时去找他,不过一句场面话而已,事后桥老板自然是忘得干干净净。

晁盖第一次当官,刚开始还有些新鲜,激动了好几天,有着很强的打工人责任感。

既然找不到桥瑁,那就天天缠着桥曹掾去要人手要任务。

结果碰了几次钉子之后,他也就看穿了桥家亲卫军的虚实,以及自己这个帐下督的份量。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所以到了最后,晁盖也就瞬间顿悟成了老油条。

活多事少还离家近,这不正是他上辈子的最大追求吗?无论如何,总比996的福报强多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