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节(第2页)

杨名时,号凝斋,江阴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从大儒李光地受经学,造诣益深。历任直隶巡道、贵州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年)擢兵部尚书,总督云贵。

杨名时性格强毅端方,是一个有根底的理学家。程朱理学给了他牢固的价值基础,使他在居官过程中,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他提督顺天学政时,废寝忘食,“虽流金之暑,见其阅卷,所著白布衫渍汗成浅皂色,不暇易,炳烛至夜分不卧,群笑其自取苦也”;做直隶巡道,细大必亲,无留狱,无隐情,乡民颂为“包公在世”。(《碑传集·杨凝斋先生名时传》)他以诚为本,对宇宙、社会和人生做了严肃的哲学思考,著作颇多。按理说,这样的臣子,应该深受皇帝欢迎才对。然而事实却相反,由于他对很多事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事事与皇帝划一,屡屡招致皇帝反感。

雍正皇帝说杨名时“性喜沽名钓誉”,不能做完全驯服的奴才,就是因为有所“自恃”,所恃是什么,就是自己的理学人格。“自以为记载数篇腐文,念诵几句史册”,就敢和皇帝辩论。雍正斥责他“只图沽一己之虚名,而不知纲常之大义,其心实愿父为瞽瞍,以成己之孝,君为桀纣,以成己之忠”,“君父且不顾,岂尚计及于吏治民生乎?夫以盗名之邪念,至欲以君父成己之名,在家则为逆子,在国则为逆臣,天理尚可容乎,其罪尚可逭乎?”

专制制度下,反腐是除掉政治障碍的最便捷途径之一。为了打击杨名时的“道学气”,雍正刻意制造大案,借杨名时的政敌举报杨贪污受贿之机,将杨逮捕。以杨名时“得过盐规银、税规银和平余银约计八万两”及收受了下属范溥的几样礼品为罪名,定为贪污罪。其实,收受陋规一事,律无明文,事在定养廉银之前,其时各省皆然,这项陋规收入,也大部分是补贴了公众支出。而收受下属几样礼,也是当时官场的常事,以此定罪,显然是故意周纳。

把杨名时打为贪污犯不是雍正真正的目的,雍正是想通过办案,搞臭杨名时的名声,把他从“真道学”打成“假道学”,以杀一儆百,打击大臣们的“自为之心”。所以他秘密授意审案官,在审问时,对杨名时极尽挖苦打击之能事,力求使杨名时出“洋相”。

雍正认为,一杀掉杨名时,有可能使杨名时成为“比干”,遂了他“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心愿。所以对付杨名时此等“种类”,重要的不在“治其身”,而是“治其名”“治其假誉”,不择手段地恶心他、作践他,让他“假道学,真光棍”的“丑恶面目”大暴露,让周围的人都以为他确实虚伪可鄙,也让他本人都自惭形秽,精神颓丧。承审官按照雍正的授意似乎全做到了,不仅让当堂观审的“闻而笑之者亦甚多”,(《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而且整得杨名时哑口无言,低头认罪。

乾隆之审问尹嘉铨,其灵感完全来自此案。乃父乃子,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雍正对待大臣之严酷苛刻,本已经登峰造极。乾隆又青出于蓝,后来居上。为了保证大权独揽,乾隆皇帝上任之后一再拉大君臣距离,造成皇帝高高在上,群臣匍匐于下的政治局面,以确保君主的意志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都畅通无阻。乾隆朝大臣的地位,比雍正朝,又有大幅降低。

历代帝王都期待名臣、功臣、忠臣的出现。比如雍正就屡屡称他的臣子李卫、田文镜、隆科多等为“国家伟器”“朕之功臣”“不世出之忠良柱石大臣”“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

然而乾隆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奸臣”固然并非国家幸事,“名臣”的出现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事。乾隆认为,臣权的上升就必然意味着君权的低落。“名臣”往往出现在国家出现危机,君主大权不独揽之际。许多名臣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扶国家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但同时,名臣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君主的无能和朝纲的混乱。对张居正这位明代的名臣,史评大抵功大于过,他却大不以为然,说:“大臣强辞立威,逆行罔忌,实为弁国纪。神宗竟尔任其施为,虽童昏不应若是。”

为了消除尹嘉铨所做《名臣言行录》的影响,乾隆特下长诏斥责尹嘉铨的“名臣论”。他说,“朕以为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如果“社稷待名臣而安之,已非国家之福”。意思就是,在真正有作为的皇帝统治下,不应该有为患作乱的奸臣,同时,也不应该有彪炳史册的名臣,只可以有唯命是从、办事敏捷的奴才。

雍正皇帝既深刻阴鸷,又有天真淋漓的一面,冷起来一块冰,热起来一团火。严肃起来,谁也不敢喘气;高兴起来,有时又没大没小。他在李卫的奏折上批过这样的话:“好事好事!此等事览而不嘉悦者除非呆皇帝也!”给年羹尧的朱批有这样的话:“从来君臣之遇合……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总之,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是矣!”他对大臣固然以苛刻闻名,但对某些投脾气的人也有热情如火、视如朋友、信任不衰的一面。比如对鄂尔泰和张廷玉。

但乾隆却极重君臣之别,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从来没有与大臣们建立起什么私交。也许晚年的和砷算是唯一的例外。

对于大臣的“好名”之习,乾隆和父亲一样向来痛恨。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训斥陕西巡抚陈宏谋:“嗣后倘不思痛改前非,遇事苟且掩饰,仍蹈沽名钓誉之恶习,必不能逃朕洞鉴,恩再邀宽典也。”

在打击限制大臣“好名之习”方面,乾隆不但学习了父亲制造冤狱的办法,还有所创新。

传统社会有一个不成文的政治习惯,就是那些政绩卓著的地方官离任后,当地官民往往会通过送万民伞、立碑、建祠等形式加以表彰和纪念。然而乾隆皇帝却通令各省,将各地的去思德政碑“概行扑毁”,并严禁为官员建造生祠。在他的严令下,全国各地纷纷将康、雍以来所建祠堂、石碑摧毁,仅云南、山西两省,就近六百座。乾隆认为应该由皇帝垄断所有的伟大、光荣、正确,不给其他人留一点荣誉空间。乾隆皇帝所需要的,不是站立着的大写的人,而仅仅是工具和奴才。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月十七日,尹嘉铨案审结。在“妄比大贤,托名讲学,谬多著述,以图欺世盗名,又复妄列名臣,颠倒是非,隐启朋党之渐”的罪名之外,乾隆还审得尹嘉铨犯有许多其他不可饶恕的“大罪”:

尹嘉铨在书中写有“为帝者师”四个字。乾隆嘲笑他学习浅陋,让大臣们评论,他“能为朕师傅否”?

尹嘉铨自号“古稀老人”,“古稀”二字典出杜诗“人生七十古来稀”。不巧乾隆帝也恰逢七旬大寿,自称“古稀天子”,又写了《古稀说》颁示天下,把“古稀”垄断了。年逾七十的尹氏以此自号,被认为是“僭妄”。

乾隆十分欣赏明太祖废除相权之举,认为这一划时代的创举,大大提高了君权的稳定性,实在是造福百世万代帝王,因此,他十分反感人们把清代的大学士习惯性地称为相国。尹嘉铨在自己的著作中屡称大学士为“相国”,乾隆批评说,宰相之名久已废置,本朝自皇祖、皇考以至朕,太阿在握,权柄不移。在朝大学士,作用不过是承旨记录,有哪件事曾借助大学士的襄赞?

既然尹氏犯了如此多的“大罪”,大学士、九卿等在反复审讯后,奏请将尹照大逆律凌迟处死,亲属照律缘坐,也就是说,16岁以上的子孙都要杀头,家中的女人们以及16岁以下的子孙要发配为奴。不过乾隆大仁大德,加恩免其凌迟,改为绞立决,亲属一并加恩免其缘坐。

同时命各省查缴销毁尹著述或编辑的著作,他在各地的碑崖石刻及拓本也一律铲削磨毁。对此,鲁迅说:“他的著述也真太多,计应‘销毁’者有书籍八十六种,石刻七种,都是著作;应‘撤毁’者有书籍六种,都是古书,而有他的序跋。《小学大全》虽不过‘疏辑’,然而是在‘销毁’之列的。”这项工作牵涉各省,一直进行了半年之久。

不论尹嘉铨是“真道学”还是“假道学”,本来都不干王法。生活在除乾隆之外的任何一个时代,他都会安享天年,寿终正寝。然而很不幸,他遇到了乾隆。

任何事情都有另一面。乾隆极力扩张君权,虽一时收到稳定之效,却造成了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清代后期士大夫道德与精神的迅速堕落。

儒学既有强调等级秩序的一面,也有高标社会正义的一面。社会正义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历代以来,士人都以守护社会良心为己任,能够在传统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而乾隆却以虎视之态,粗暴剥夺了儒学赋予读书人的立志求名之心,守护良心之责,只给他们为稻粱谋这一个生存任务。从那时候起,士人群体便被抽空了灵魂,无法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本来,进入清朝之后,士节士气较之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代已经大为降低,乾隆中期以后,士大夫道德自律更为松弛。乾隆朝的大臣,虽然不乏能臣,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才华而无思想,有能力而乏操守,除功名利禄外无所关心。在皇帝明察之下,他们老老实实,卖命效力,以图飞黄腾达。皇帝一旦放松警惕,他们就会大肆贪污,尽一切可能盗窃皇帝的家产。

乾隆之后的中国,一蹶不振,人心沦丧,在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面前都缺乏抵抗力,不能不说与乾隆打断了官员和士人的脊骨表里相关。

第七章盛世的崩坍

如果说专政政治的经济原则是剥削与压榨,那么操作秘诀就是控制与压迫。皇帝控制着官僚体系,官僚体系压迫着整个社会。一旦高压减轻,则社会秩序必然出现剧烈反弹。随着官僚体系的废弛,乾隆晚年社会治安迅速恶化。

一尹壮图的奏折

文字狱的消失和它的兴起一样猝然。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全国的封疆大吏在皇帝的一再鞭打下,集体陷入了亢奋乃至疯狂状态。他们放下日常工作,昼夜不息地审查着帝国内所有的汉字,而皇帝却在这个时候不动声色地转向了。

这年年初,河南光州祝万青被人举报。举报者称他家祠堂所悬的匾额对联有严重问题。其匾额曰“豆登常新”。其对联是“吾祖吾宗,贻厥孙谋;若裔若子,增其式廓”,这类气势宏大的文字只有皇帝用起来才合适,平民百姓怎么可以妄用?

热门小说推荐
秘战无声

秘战无声

作品简介秘战系列三部曲之无声篇大屠杀中,罗耀死里逃生,因缘际会之下,进入临澧特训班,利用自身听力上的天赋,锄奸,抓内鬼,追杀日特,破译日军绝密密码,演绎...

送只鬼给编辑

送只鬼给编辑

作品简介逗比女作者经历了一系列扑街路程后,做出了一个疯狂决定送只鬼给编辑o一︿一o北陌大人,以前我是个人的时候,你无视我,现在我是只鬼了你还要继续无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送只鬼给编辑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宛宛类卿,权臣跪着求我二嫁

宛宛类卿,权臣跪着求我二嫁

简介关于宛宛类卿,权臣跪着求我二嫁腹黑狡诈黑心莲vs清冷高傲都指挥使宋榆此人,人美心狠,就是一披着小白花的黑心莲。游戏内通关失败,乙游主控变成npc,她照样靠着演技和手段将冷酷绝情的都指挥使哄得团团转,为她要生要死。指挥使难伺候?无所谓。装可怜,掉马甲,偶尔疯唬唬人,指挥使想要的样子我都有!被诬陷杀了人?来来来,现代法医刑侦手段了解一下,老娘给你分分钟破案。仗着指挥使撑腰无所不为,未婚前妻找上门指挥使对亡妻念念不忘,你个小寡妇根本就配不上!哦?某人佯装心悸,捧着胸口,扭头扑倒在大佬怀里姐姐不用担心,都督这颗心永远只会在我身上。大佬从身后揽住她的腰,眉眼倦懒,意兴阑珊,此生此世,谁都无法将你从我身边夺走。是白月光,也是披着马甲的小黑莲,千媚百惑勾搭人,吃干抹净死遁逃。...

龙脉?那是我家祖坟!

龙脉?那是我家祖坟!

简介关于龙脉?那是我家祖坟!现代女高中生苏青一睁眼莫名成为昆仑守山人得天财地宝,仙器宝塔恰逢天地大劫苏青一人一剑立于天地之间守山护国...

我在末世有座城

我在末世有座城

简介关于我在末世有座城宋子瑜意外获得神秘手镯,往来穿越于文明世界和末日废土,且看如何波澜壮阔...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

我凭破案冠绝京华

晋江VIP20230512完结总书评数26097当前被收藏数80053文案秦缨殉职后,穿成了古早虐文里的恶毒女配。原主痴爱男主,从矜贵县主沦落为京城笑柄,为抢男主,她仗着身份诬陷女主为杀人凶手,以至对方抄家下狱饱受折磨,就在她想取女主性命时,男主发现真相英雄救美,又一剑要了她的小命。秦缨设定很刺激,就是不合法!幸好,剧情刚进行到命案发生即将出嫁的忠远伯府大小姐,一袭红衣惨死在自己的生辰宴上,赴宴的公子小姐们各怀鬼胎,而唯一线索直指原女主。为扭转剧情,秦缨帮女主洗冤,为死者缉凶,她一战成名,狗血虐文秒变悬疑探案文!原男主和京城众人目瞪口呆jpg后来,权贵求她伸冤,百姓奉她为青天,曾经的帝都笑柄誉满京华。秦缨只想搞事业,绝不当男女主的绊脚石,可原本看不上她的女主要和她义结金兰,原来对她深恶痛绝的男主频频示好,就连原书里的美强惨大反派也对她情比金坚。为彻底脱离恶毒女配身份,秦缨咬牙选了大反派。大反派谢星阑和秦缨定亲之时,搜罗了百件奇珍异宝送给她,秦缨送给谢星阑的只有一本自己写的书。谢星阑心想,这得写了多少海誓山盟向他表白啊,怪不好意思的,打开一看,谢星阑黑了脸,只见扉页八个大字大周刑律改良疏议。男主重生,慢热大长篇,主悬疑,甜爽HE这本与前两本设定不同,请大家先看文案文名的基调再选择是否看文非典型穿书爽文,设定为剧情服务评论区有剧透,慎入微博薄月栖烟内容标签甜文悬疑推理穿书主角秦缨,谢星阑┃配角接档文鹤唳长安专栏求收藏┃其它完结文仵作娇娘仵作惊华专栏可看一句话简介破案打脸撒狗粮立意敢摧肝胆问王侯,天下公道安在否?作品简评秦缨魂穿成书中身份尊贵,却早早身死的炮灰女配,她凭借刑侦之才扭转乾坤,又与重生的男主谢星阑并肩探案,二人在平冤追凶间相知相惜,青天之名誉满京华,而在一桩桩悬案奇案告破的同时,一件多年前的惊天阴谋浮出了水面,面对强权,秦缨与谢星阑孤勇无畏,携手破局,终令罪恶之人伏法。本文主悬疑推理,作者笔力老练,伏笔草蛇灰线,构架精巧恢宏,男女主人设出彩,情节跌宕,反转悬念十足,感情描写亦动人心弦,为不可错过的古言悬疑类佳作。...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