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90 第 90 章(第1页)

蛇有蛇道鼠有鼠道,讨论一个行业之下的种种生态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当下业十分兴盛,作者名利双收,其中的大神小神不止赚的盆满钵满,而且走到哪里都有的是人追捧。当然,士林的老派人物就例外了,对于作者他们一惯的认知都是肤浅、铜臭、虚荣这些词。

只是不知道在这些词下面,有多少坚持这个观点的人是真心,又有多少人不过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一体多面,这个行业当然不可能只有顶尖的大神小神。这是一个体量很大的行业,养活的人才不只这么一小撮。大神小神是圈内的级巨星,就好比娱乐圈中的一线明星,而一线之下当然有二线三线,乃至十八线。

顶级作者过着不只是其他作者,而是全体文人梦寐以求的生活靠文字赚钱,入则有豪宅美眷,出则有众人逢迎,所到之处天下无人不识君。

次一等的就要差一些,生活富裕,在圈子里有自己的地位,过了奋斗期之后也算得上无忧无虑。类比的话,就像一个地方富家翁。

再次一等就是能够靠这一行生活的了,如同后世的白领。做这个行业不能财致富,也不能说有大名气,但是维持一个小家庭的小康生活没有什么问题,并且也不是特别辛苦。

最后一等就是立志做这一行,还在苦苦奋斗,然而能力还不够,或者没有站稳脚跟的机会的一批人。他们要么生活拮据,要么有另外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如果从很多圈内人的角度来说,这一等的作者不算是入行了的。

不过总体而言,这就算是入流了的作者。他们无论写了什么,表出来,笔名都是自己取的,并且可以毫无顾忌地扬名。

还有一类作者就不同了,他们相当于娱乐圈的地下偶像。不是说他们赚的少,稍微懂行的应该知道,做的好的地下偶像赚的不比一般的艺人少。

这类作者也是一样,他们往往没有表在报刊上面,而是和书商的关系十分紧密。很多小型书商刚刚开始做起来的时候,先就要托关系拿到一份业内传播的菜单。

这份菜单非常重要,记录的是本地每一个不入流作者的联系方式,就是姓名、家庭住址那些。这些作者除非是做到顶尖,不然一般不会自己写,而是等着书商上门预定内容。

譬如连翘看的很欢乐的同人文,就是书商见这个现在有热度,请这些作者写的。另外还有一些纯情色的,也属于这个范围之内像有狐中只有一段小小的描写也就算了,好多业内作者都会打个擦边球,但是纯粹情色,就类似纯了。

虽然古代没有警察叔叔会为这个抓人但是大报馆们是不会刊登这个的。这种东西虽然很受欢迎,但实际上会降低报纸的销量,名声也不好听。

登了这等内容,报纸就会让人以为是那种不大正经的类型,光明正大的时候谁敢买再加上一些人是真的很正经,不乐意自家出现这种读物,所以算账出来是亏了的。

不过书商就是卖死忠粉么,当然不在乎这些。

这些不入流作者往往不用构思剧情,兼之长期适应了节奏,个个都是码字的快枪手。而且无论是同人文还是纯情色文都不会太长,一般情况下短则一卷六万字,也就是十回。长则两卷十二万字,二十回。这个圈子内比较有名的大佬,有三四天完成一次订货的传奇记录。

这种书都是买断价,一卷从几两银子到二三十两的都有。再加上需求大,基本上只要肯写,不愁没有预定。算起来,真的笔耕不辍的话,赚的钱的确不比混的不怎么样的入流作者少呢。

另外这种生态链下还有很多其他的存在,衍生产业链啥的。连翘正特别感兴趣地研究呢,刘盈盈就道“这些事情其实没什么好想的,你在这一行久了,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最后通通都会知道。”

事实也是如此,转天东华书社和连翘联系的李昌德就找上门来“乔琏先生,我们书社准备给海上归来记与宦海一套插图本,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

依靠印刷为生的书社生意显然就是产业的衍生产业链,除了最大众的出版已经表或者没有表的,其实他们还有各种各样捞钱的方法,一点不比后世的出版社差

古代和现代的出版社最喜欢的事情都是挖到一个可以不断开采的金库,现代的话这指的是教材,印教材永远是最幸福的不愁销量,不愁行业境况,不愁货渠道,其实就是什么都不用愁。

只不过这口肉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上

在古代也是一样,作为教材的四书五经那些,全都有官办印刷厂印刷。民间当然也可以印,但是行量就远远不如了。因为官办的印刷厂印刷教材、黄历、教化百姓的书籍的时候是不赚钱的

人家用上等的材料,十分用心的人工细作,最后的价钱却相当便宜。这要怎么比人家是有朝廷给补贴的

这种情况下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找到一个可以长时间细水长流销售的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一本往往在销售之初非常火爆,但是不代表过了这段时间就没有收入了。

以海上归来记为例,当初只是在东华书社传统势力区江南一带售,后来销售效果好,就可以往江南之外进行第二波售了。虽然这时候免不了有一些盗版啥的,可是东华书社依旧能赚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儿。

再有,江南地区也不是就卖不出去了。得益于口碑酵,很多第一时间没有被吸引来的读者也会66续续地购买。或许没有最初那么大的数字让人振奋,可是这种每个月都有一定数量的出货,这才是大书社能够经营下来的基石

他们手头握有很多受欢迎的,这些在热卖期过后依旧会摆放在书铺的书架上。一家书铺每日每本卖个一两本本,看着是不多,可是一家书社手上有多少在卖又有多少个这样的书铺每一个书铺都是这样,其实也不少了

这种是一本书纵向深挖潜力,另外还有横向扩展的。

连环画就是一种,只不过大书社往往不大热衷于连环画,主要是在当前的市场前提下,连环画由大书社来做其实是不赚钱的大书社不可能自降格调弄的质量太差,另外大书社的人工成本也远比小书商来的沉重。就像后世的大企业,很多事情是一样一样的。

不过相比起连环画,李昌德提出的插图本倒是很有搞头。插图本,顾名思义,就是带插图的版本。后世有一些古代的流传,其中就有古代人自己弄的插图版本,所以这个在古代一直都是流行的。

在这个时代,如果是和作者有合作的书社正经提出插图本,就和后世精装版的概念差不多。封皮、纸张什么的都用上好,然后配上套印的彩色插图是的,这个时候已经有彩色套印技术了,只不过比较贵,而且比较粗糙。

这个版本卖的很贵,销量也不会高,但是这本来就是用来赚死忠粉的钱的,主要是有财力的死忠粉,所以也就不用担心了。

薄利多销和厚利少销都是一种经营方式,总是有人提薄利多销,似乎厚利少销就是落后的商业价值观一样。其实这两者之间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是特定环境之下的选择。实际上这两种经营方式都存活下来了,所以都是成功的。

所谓的插图本其实就是厚利少销,销售这么一波对于书社来说或许赚的没有之前那么多,但是依旧是很赚的。而且赚的很轻松,不需要联系挖掘作者,也没有什么风险,等于是躺着赚钱了,何乐而不为

不过这种轻松建立起来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本身确实有人气,能够有足够多的有财力的死忠粉买账。现在东华书社找连翘联系这件事,其实也是说明了他们对连翘市场价值的认可。

这种挣钱的好事连翘当然不会拒绝,多卖一本书就有她的一份报酬么。答应的很爽快,只不过有一点疑惑。

“宦海单卷还未出完,这就急着插画本不然等到上部文魁出完了,到时候再说。”

李昌德却笑了起来“书社只不过是想提前将这事谈下来,至于宦海的筹划,打算等到上部文魁出完,然后出一套成套的。然后等下部权柄也完了,依旧是成套的。最后才轮得到插图本”

卧槽卧槽连翘表面上冷静微笑,实际上心里炸成了烟花不愧是文化商人,永远能无师自通薅羊毛技能。请牢记收藏,&1t;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