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3章 三请军师2(第1页)

朱元璋想起来了,当年周颠和尚和他签下协议,把南北雁荡山送给周颠的事,他才深深佩服周颠和尚的先见之明。好在他朱元璋现在有的是土地、山川、河流,也不在乎一两座山峰,拿去就拿去吧,做人也不能太小气。朱元璋笑着说道:“两位师叔,我朱元璋做事从来不赖账,给了的东西是不能要回去的。请教两位师叔,南北雁荡山在什么地方?”

周颠和尚说道:“就在青田县以东。总的来说,你得到了人才,我们二人只得了两座山,还是你合算,我和牛鼻子老道都商量好了,他们道教占北雁荡山,我们佛教占南雁荡山,我们井水不犯河水。现在浙江基本上是你的地盘,处州归你朱元璋所有,我们的协议自然就生效了。哎,元璋,我们不远千里来看你,你只顾和我们说话,我们都有些饿了,你不会只用话来招待我们吧?”

元璋笑着说:“师叔,我们有好几年没见面,真有说不完的话,所以忘记了时间。我再穷也不至于叫二位师叔在应天府来饿肚子。走,我从今天起也斋戒三天,正好陪二位师叔。”

“为什么要斋戒三天?”张中道人问。

“这是表示我聘请刘伯温的诚意。”朱元璋边向内堂走边说。

周颠和尚道:“只要心诚就行了,其实斋戒不斋戒都无所谓。不过,我有言在先,如果请来了必须言听计从,虚心听取人家的意见,必须委以重任,加以重用。凡事多听听他的意见、主张。不能请来之后,虚设其位,把人家束之高阁,要有职有权,不然就是浪费人才。”

朱元璋说道:“那是自然。”

周颠和尚继续说道:“还有一点你一定记住,在你功成名就之时,去留随他,那时他也是头老驴了,也不能再给你拉磨了,你不可以卸磨杀驴,一切听其自然,佛、道教最讲一个缘字,一切随缘吧!”

“师叔,看你说的,我是那种人吗?”朱元璋说道。

“我这个人最不相信别人的诺言,不过你要清楚地记住,很多事作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不信我们可以走着瞧。这个人的脑袋瓜子是不一般的灵,我就谈这些。你记住就是了。该说的我都说了,任何一件事,善始不如善终。”

五十天以后,朱元璋安排好李善长、徐达守应天,自己带上许瑗、孙炎和几个武将带上聘礼、聘书来到处州,由胡大海、耿再兴陪同一起来到南田刘伯温家。

家童来报朱元璋来访,刘伯温早有准备,令家童:“有请。”

朱元璋将所有从人留地门外,只身入内,家童把朱元璋引到客厅前,说道:“请进!”

朱元璋进入客厅,刘伯温起身相迎,二人分宾主坐下,饮茶毕朱元璋说道:“闻先生老母仙逝,元璋因公务繁忙,未能亲来凭吊,深表欠意。尤其下人失礼,请先生多多见谅。”

“因母亲辞世,感谢主公千里凭吊,金、处二州的胡、耿二将军及各知县前来吊唁,叫刘基实在不敢当,故我今天特向吴国公表示谢意。”刘伯温说道。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元璋回答道。

刘伯温说道:“我乃一山野村夫,多蒙错爱,使刘基深感诚惶诚恐。”

朱元璋道:“久闻先生大名,如春雷灌耳,恨不得早日相见,聆听先生教诲。怎奈关山阻隔,形势变幻莫测,故直到今日才得见先生。元璋此来,诚心请先生出山,使元璋早晚能听教诲。望先生能以天下苍生为念,移玉趾于金陵。”

“基愿闻主公之宏图。”刘伯温说道。

朱元璋说道:“当今朝廷腐败,元祚将倾,群难集起,连年战乱不断,百姓危如累卵,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元璋出身寒微,深知苍生之苦,凡我有志中华男儿,当奋起驱逐鞑虏,才能拯救我民族之复兴,解百姓于倒悬。元璋愿诚请天下有识之士,一起奋斗,共图大业。故尔请先生出山,一展生平之所学,为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刘伯温听了点了点头继续问道:“关于当前形势及吴国公今后有何打算,愿闻其详。”

朱元璋听了说道:“现我生活于夹缝之中,虽有金陵为中心的四十余州郡,但四周俱是强敌,使我常年东西两面作战,深感疲惫,故特请先生为我一谋。”

刘伯温听了说道:“目前公虽有四十余州郡,但形势并不乐观。公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北有元鞑子,南有方国珍,东南有陈友定,群雄均虎视眈眈地盯着应天。但仔细分析,你的主要敌人是陈友谅和张士诚。目前主公的战术是:东西出击,双拳打人,这就犯了军事上的全线出击的错误。你现在时而东、时而西地作战,像救火队一样东奔西跑,疲于奔波。这是很危险的战略战术。”

朱元璋以前从未听到过这样中肯的批评,确实这一两年以来就是在东西线上当消防队员,来回奔跑,左右开弓,双拳打人。

刘伯温拿出一个大地图挂在屋中间说道:“目前公好像在擂台上一个人和两人的比武一样,那么你一人打两人,你的胜算是多少?你应该知道你的主要敌人是谁,你最危险、凶狠的敌人是陈友谅,而不是张士诚。那是因为陈友谅比公强大,兵力比你多,物力、财力比公雄厚;第二他的野心比张士诚大,时刻都想并吞你;第三陈在公上游,地势对他有利。我们再看一下张士诚,他的力量比公弱,兵不多,将不广,他没有并吞你的野心,他只是一个守虏,只图自保,地势主公相对有利些。你去攻他的常熟、江阴干什么?那是平江的屏障,公拿来只能当一个包袱背在背上,你取下常熟,离平江只有百余里地,张士诚会晚上无法睡觉,我不是说这两个城市不能占,永远不占,是现在不能占,现在占了公就要派重兵把守,就分散了兵力。你把张士诚作为主要敌人来打,这是战略上的错误,万一他俩结成同盟怎么办?公目前的正确方针是六个字:‘东和张,西抗陈’,你应该双拳收拢,只抗西方,和东方,必要时还他一两个城池都无所谓,用兵当权衡轻重缓急,用兵贵在有序。且喜的是,直到目前陈张联盟也没形成,如果联盟形成,东西同时夹击金陵,公则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那时是‘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

刘伯温用手在图上画了一个大圆圈,继续说道:“公目前虽四面有敌,却不能四面树敌,甚至东西树敌都不可,必须讲究策略。公只能三步走,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集中一切力量全力对付陈友谅,哪怕是东方丢一两个城池也无所谓,现在就应马上准备,我估计在一两年之内你和陈友谅就要打一场大仗,甚至是一场生死决战要打,这一仗是你死我活的战斗,这是在所难免的。但我希望这一场战斗来得越晚就越对公有利。第二步消灭了陈友谅以后,再回过头来对付张士诚,那就容易多了;第三步,消灭陈张以后,只需主公坐阵金陵,派一支队伍北伐中原,消灭和推翻元朝,再进军西北、西南、东南、南方,这样统一大业即可完成。”

朱元璋听罢真是茅塞顿开,刘伯温的一席话说得他如拨云雾见青天,他的话明白、精辟、透彻,使人听了叫人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朱元璋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大将如云,谋士如雨。可是从未有人对天下局势如此作洞若观火的分析。尽管几年来,在争城掠地上靠他一个人的睿智和诸将的努力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总觉得十分吃力,没有一个人帮他出谋划策,分忧解愁,自己所缺的正是这样一个智囊和左右手,他忽忽想起师父当年和周颠师叔曾说过,眼前此人头脑非同凡响,今天看来此言不虚,当年诸葛亮未出茅芦也不过是三分天下的设想和预言,今天这位先生未曾出南田,就有一统天下的构思,可见此人的头脑如此睿智,胸怀如此宽广,见识如此深远,今天相见不易,岂能错过,朱元璋想到这里,起身走上前去抓住刘伯温的手,十分高兴地说:“先生高论,真是令人折服,元璋从未听到过先生如此这般的高论。愿先生以天下百姓苍生为念,那就请先生出山去应天,使元璋早晚能听先生教诲。”

刘伯温说道:“承蒙明公三次惠顾,奈何刘基有热孝在乎,慈母见背不足双月,刘基只有尽人子之道,为母守芦。再则家中只有拙荆和两个小儿,拙荆体弱多病,小儿尚未成年,难领家业,由于上述原因,刘基不便远行,难以从命,望明公见谅。”

朱元璋说道:“这些困难我也知道。按浙江风俗,亲丧在断七之后也是可以远行的。如果先生一定要守孝三年,能否让我派人来替换先生,我派士兵专程来守孝,保证早中晚每日三餐香烛供果不缺半分毫。望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以天下为重。夫人和公子可随我们一同前往金陵,所有一切有关事情都一概为先生安排妥当,不用先生操心。先生既抱济世之才,又有匡扶宇宙之志,请先生以江山社稷为重,以黎民百姓为重,不可终老林下。元璋在此,恳请先生同我前往金陵,早晚教导元璋。……”

说罢朱元璋马上要跪在地上,刘伯温连忙上前扶住朱元璋说道:“使不得,使不得,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我答应就是了。起来说话,我刘基答应随主公前往金陵就是了。”

朱元璋见刘伯温答应同往金陵,才松了口,他们重新坐下叙话。刘伯温说道:“我母亲去世刚出七七不久,拙荆和小儿就不去应天了,他们就代我刘基为母守孝,这就忠孝两全了;二则拙荆患一种长期头晕心悸之病,须要服用一种本地产的草药,叫做‘婆婆针线包’,简称‘针线包’。”

刘伯温说完起身走到旁边一个小桌上,拿起一株圆叶,只有一尺多高,根多而密的一年生植物说道:“这就是‘婆婆针线包’,具有很多功效,对于治疗头昏心悸胸闷有奇效,还可以解奇毒。”

朱元璋说道:“可以带一些到金陵去嘛。”

刘伯温说道:“不行,它离开生长的泥土两个时辰就枯萎而失去药效。只能在产地使用,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不能推广使用的原因。”

朱元璋说道:“可惜,尊夫人就无法去金陵了。”

刘伯温说道:“我家里也不能离开人呐,田地、房屋及祖宗的坟墓,这些都需要看守的。”

刘伯温站起来走到书架前,拿出一本书,只见封面上写着“要策十八条”五个大字,刘伯温道:“主公,关于当前的形势和对策我都写在这本书里,主公可以看一看。”

朱元璋双手接过书,先浏览了一遍说道:“好,好。诸葛亮未出隆中就有‘隆中对’,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先生未出南田就有定国‘要策十八条’,就有一统天下的设想,高明、高明。我一定精读‘要策十八条’,按先生的要求行事。”

刘伯温把妻子和两个儿子、仆人叫到身边,对他们说:“我受明公三顾之恩,不得不出,你们好好看家,耕种好田地,看好祖宗坟墓,刘琏你今年已十六岁了,在家好好侍俸你母亲,你是家中最长的男丁,你也是一家之主了,要好好照看这个家。”

朱元璋进来送上绸缎十匹,黄金二百两,作聘礼,伯温再三谦让,坚辞不受,元璋坚决不准,刘伯想了一下,说道:“也好,正好留作他用。”就吩咐妻子把金子和绸缎藏好,侍以后须用时再拿出来。

刘伯温收拾好一切,就和朱元璋一行人经处州、金华到严州,特别在严州停了一天,看望和勉励了李文忠,吩咐他和胡大海、耿再成一道,守好浙江,派专人照看好南田刘府,守孝三年,李文忠点头允诺。

朱元璋到了应天以后,把刘伯温安排在礼贤馆内,令刘伯温入主军务,事无大小,一律请教,朱元璋常呼先生而不呼其名,每向人提起刘伯温时皆称伯温为张子房。刘伯温也深感知遇之恩,办事也百般尽力。

刘伯温到应天时乃至正二十年春,时年四十九岁。

热门小说推荐
我的父亲是八戒

我的父亲是八戒

简介关于我的父亲是八戒萧峰本是猪八戒之子受罚,被封印一切技能下凡,借尸重生,成为一个小乞丐,被林家选为上门女婿,本以为是泼天富贵,不成想却是备受屈辱…天要压我,我自捅破苍穹,人若辱我,我当百倍奉还!仙尊岂是池中物,扫尽妖魔再问天!...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简介关于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前三章为主角试探刘备之言,切勿深究其谋略的可行性。第一卷北上替徐庶救母第二卷深入襄阳为刘备抢夺人才第三卷提前谋划益州主角每一次行动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不会抢夺历史上属于诸葛亮的光辉时刻。除了历史原有的大事件之外,也会通过日常展现各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宽仁爱士的大宝备蜀汉团宠的小飞飞偶像包袱十足的关二爷沉迷工作,酷爱明的月亮组合至于主角,则是七分勇,三分谋,还多出一分调皮捣蛋最后,请勿以正史或者演义先入为主,作者写书之时,会尽量参考史实,但许多演义深入人心的地方,也会直接套用。(谢谢大家支持,觉得不错就给个好评吧!)...

我为长生仙小说简介

我为长生仙小说简介

仙神妖魔,王侯将相龙女掌灯,杯中盛海。野狐参禅,猛虎悟道朝游北海,暮走苍梧。仙神存世,妖魔立国。这些原本和齐无惑并没有半点关系。而总是在梦中看到方块文字的齐无惑,那时只想着能够参与来年的春试。直到在做黄粱饭的时候,有个老人给了他一个玉枕头,让他做了一个漫长的梦。黄粱一梦。黄粱梦醒破凡心,自此大开修行门。金乌飞,玉兔走。三界一粒粟,山河几年尘。把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我为长生仙小说简介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系统让我去算命

系统让我去算命

系统给他一双看透过去未来的天机眼,他却用来看世情给他一根点石成金的天机棍,他却用来捅娄子。倒霉孩子巫俊,年方二九有一,系统要将他培养成窥破宇宙至理指引天道循环的至尊天师,他却在另一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happy。...

穿越女尊之强势宠夫郎

穿越女尊之强势宠夫郎

简介关于穿越女尊之强势宠夫郎孙月一个勤勤恳恳的社畜一朝穿越到了女尊社会。穿就穿吧!非得穿成个又穷又胖的混子。开局就被下药,强占了良家小公子。原主给孙月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且看孙月如何白手起家,顺带把个个夫郎培养成金字塔顶端的存在。...

心机美人当家,狗都不缺钱花

心机美人当家,狗都不缺钱花

简介关于心机美人当家,狗都不缺钱花夏书颜是有容貌有智慧有出身的京都贵女。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夺嫡之乱中保全家人,她设计将自己嫁给了有克妻之名的大将军肖云驰。肖云驰是大长公主与老镇北侯的嫡次子,当今圣上的亲外甥,多年戍边不近女色,娶谁对他来说都不重要,却没想到,母亲亲自给他求来了一只小狐狸。将军,这是夫人给您送来的银子。将军,这是夫人给您送来的棉衣。将军,这是夫人给您送来的军粮。肖云驰坐不住了,他想媳妇了。将军,夫人说,您不用回去,她自己啥都能搞定。肖将军媳妇太能干了怎么办...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